青春牡丹 北大还魂
|
日期:2005年4月8日 访问:2661 |
|
青春牡丹 北大还魂
虽然北大百年讲堂前各种演出及电影的海报林林总总,但近一段时期最抢眼的恐怕要数制作典雅、散发着沁人馨香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喷绘了。4月8日至10日,上、中、下三本将连续三晚亮相古老燕园中的这座现代化剧场,“青春牡丹、北大还魂”成了当下校园中最时髦的语汇。昨天,该剧制作人白先勇出现在北大,先是在下午举行的小范围见面会上以自己的真诚和学养播撒着古典美学的火种,晚间更是在百年讲堂多功能厅进行了题为“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方向”的演讲,与莘莘学子进行了饱含人文精神的对话。
怎么会想到以相对低廉的票价把青春版《牡丹亭》带到北大?
我是台大毕业的,当年我们的老校长就来自北大牙媳贝笠还岬娜宋慕逃翊搅颂ù螅晕矣氡贝笥凶乓恢旨纫T队智捉难倒叵担甘暌蛟导驶幔庖淮危颐怯职选赌档ぬ反氐奖贝蟆N已У氖峭夤难В罄从衷诿拦淌椋揖囱鑫鞣轿幕绻颐亲约好挥懈遣豢赡苋バ郎捅鹑说奈幕摹>秃帽瓤垂吡舜巴獾幕ǘ洌毓防床欧⑾肿约汉笤旱哪档ぷ蠲馈@デ挥星嗄旯壑诰兔挥邢M泄蠲览龅陌樯窕霸诹桨端牡夭煌奈幕卸寄芄雌鹬泄宋幕腄NA,希望北大的学生也能够喜欢《牡丹亭》,能够亲近自己的文化。
《牡丹亭》的成功是源于剧本本身,还是您个人的名人效应,或是广告宣传?
一出戏的成功有很多因素,这次《牡丹亭》的制作团队很大,我只是代言人。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有这么多我的读者来捧场。如果说第一场演出或许有名人效应和好奇的缘故,那么能让观众连续3天坐9个小时,还能产生那么热烈的回响,恐怕就要靠戏本身了。这两个演员如果不美,就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倦怠感,试想象,一个眉来眼去就20分钟,观众怎么接受?但是光漂亮还不行,还要适合这个角色,俞玖林很有古代书生的气质,沈丰英有一种眼角深情,两位都具备成为新偶像的潜质。
一些曲友对青春版《牡丹亭》有不同的看法,您怎么看?
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所谓“青春版”是把正规的昆曲进行改良,其实这是一台恢复正统的演出,两位老师汪世瑜和张继青传授的是很正宗的表演。另外我们的布景遵循的是极简美学的观念,合乎古典抽象、写意的原则。我常听观众说要看原汁原味的昆曲,但究竟什么是原汁原味?是汤显祖时代还是民国初年?我们也不知道,目前唯一能够留下的就是“传”字辈老师传授的表演,我们正是遵循于此的。可能有一些观众还不大习惯青春版《牡丹亭》,我想多看两次就会习惯的。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同样适用于文化界,很多剧种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消亡了,昆曲会这样吗?
昆曲很难靠自身去赚钱,无论是日本能乐还是英国皇家芭蕾,同昆曲一样,要保留下去就不能媚众,需要政府和民间基金的支持。昆曲本来就是小众文化,是精英文化,社会中需要有流行文化,但同时也需要精英文化,二者相行不悖。虽然昆曲完全在市场中竞争是不可行的,但也并不悲观,《牡丹亭》完全有可能像《猫》和《歌剧院魅影》一样向世界推广,我有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