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佳洱言论录
|
日期:2005年3月5日 访问:2401 |
|
1、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的精神,二是人文文化的精神。前者追求的是至真,突出地体现在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基本规律,追求客观真理的精神,而后者更着眼于至善和至美。所以说科学孜孜以求的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中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美好人类社会的构建。
2、只有弘扬求真探源、潜心钻研、长期积累的传统,建立有利于不同学术思想观点充分碰撞、交融合作的氛围,基础研究才能厚积薄发,产生重大创新成果。我衷心希望能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完善科技立法及相关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源头创新的环境。
3、老师们言传身教,所传递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维方式;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做人,每一个眼神都是一种启发,这种教益是任何现代的信息网络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简介:
陈佳洱,男,1934年10月1日生于上海市。1954年毕业于长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1955年开始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1963年至196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核物理系和卢瑟福高能研究所进修。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和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1982年至1984年曾赴美国石溪大学和劳伦斯伯可利国家实验室任访问科学家。1984年被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8月任北大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1986年兼任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第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为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1998年任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长。1999年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历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1986年被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6年被评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先进工作者。
是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