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青年经济学家的旗帜
|
日期:2005年1月11日 访问:2541 |
|
林毅夫——中青年经济学界的一面旗帜
推动中国发展进程的四位中青年经济学家(节选)
他生于1952年,台湾大学本科肄业,获得了台湾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进行过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改革开放后从西方归来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不仅以高大挺拔的身材、宽厚和善的为人、充沛的精力和优雅的仪态赢得了学界同仁、青年后生和广大媒体的心仪,更以睿智的头脑和超凡拔俗的举动赢得了国人的称赞——
他经常出入于庙堂之上,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智囊之一,影响中国经济政策的十多年。除了一年一度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抛出的意见和建议外,他还多次参加由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参加甚至主持的座谈会、问策会。他有许多经济方面的建议被采纳,其中在“三农”方面的贡献最突出:他在新著《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报告》中提倡的“种子工程”、发展农业应向科研倾斜等观点,已得到中央领导层的重视和采纳。他多年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在2004年中共中央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中颇有体现。他倡导的“新农村运动”,也有望影响中国农村的未来变革。
他的另一方面贡献在于对中国经济学科研与教育的深刻影响。按照另一位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旗帜性人物樊纲的说法,林毅夫牵头创办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不仅仅是北大的中心,而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学研究和教育的一个中心。这个颇具特区色彩的研究机构在10年当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内部乃至世界最有名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也成为所有民办研究机构的榜样。CCER不仅聚积大量一批科研精英,创造出大量的高质量成果,还系统地将原汁原味的现代经济学带到了中国,将分析和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引入到中国。这大大改变了中国经济学科研和教育与现代经济学严重脱节、与中国经济现实脱节的落后局面。从大学普通教育到硕士、博士的培养,从中外合作的MBA项目到高级培训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教育科研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甚至记者从CCER受益。CCER的“授人以渔”,已经产生了“星火燎原”的示范作用,对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推广功不可没。
他和他领导的CCER还促进了中国的学术外交和政治外交。他们将中国的改革、中国的现代经济学研究成果介绍给了国际经济学界,同时将国外学者及其思想介绍给中国。这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提高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相互关注的程度。从1998年开始,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局长马丁·费尔丁斯坦领导下的NBER经济学家代表团与CCER已经联合举行了6届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年会。每年多位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借此来到中国,与国内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探讨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经济改革。CCER还直接邀请了包括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商业部部长威廉·戴利、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雷诺托·鲁杰罗以及近十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世界著名学者、专家和政治领袖前来讲学。他们的到来,使中国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研究受到世界瞩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