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北大两位大师级学者
|
日期:2004年12月31日 访问:3099 |
|
永远怀念2004年离我们远去的前辈学人
2004年北大两位大师级的学者陈翰笙先生、张岱年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2004年3月13日,中科院院士,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问题专家陈翰笙在京辞世,享年108岁。
陈翰笙( ChenHansheng),1897年2月5日生,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任教期间,经李大钊介绍参加革命。1925年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被迫出走苏联。1928年回国后,曾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领导工作。1933年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次年该会成立后任理事长。1934年后,先后在日本、苏联、美国从事研究和著书工作,并在纽约任《太平洋季刊》副主编。1939年回到香港,主编《远东通讯》,并帮助宋庆龄等创办工业合作国际委员会,任执行秘书。1942年后,曾在印度作研究工作,在美国任大学教授和霍普斯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名誉顾问,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编,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建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亚洲团结委员会副秘书长,中亚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长。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专长于世界经济史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主要著作有《美国垄断资本》、《印度莫卧尔王朝》、《解放前西双版纳土地制度》、《中国农民》、《四个时代的我》。
2004年4月24日凌晨,哲学家、哲学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因病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张岱年,字季同,别名宇同,1909年5月23日生,原籍河北省献县。1928年10月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33年师大毕业即受聘到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助教,1936年写成了他的名著《中国哲学大纲》。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岱年因与学校领导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在北平蜇居读书,保持民族气节,不与敌伪妥协。1943年他任北平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师,次年改任副教授。1946年他回到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张岱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他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在教学中发挥了主导的作用。1981年他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导师,次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197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他被推为会长,并经选举连任三届会长,后任名誉会长。
张岱年是我国哲学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其哲学体系的特点是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兼采分析派哲学,运用分析方法论证唯物主义,同时要求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哲学重视道德理想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著述等身,有着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的研究重视阐扬中国哲学固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传统,他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问题、体系及其起源、演变做出了全面的论述和准确的分析,体现了他在把握中国哲学方面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岱年力倡“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教70年,桃李满天下,为教育和科研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