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隆重表彰优秀博士后
|
日期:2004年12月25日 访问:4304 |
|
北京大学隆重表彰优秀博士后 文兰等31人获此荣誉
为加强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取得突出成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于12月23日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会议由人事部部长周岳明主持,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代表学校作大会讲话,副校长林久祥宣读了对优秀博士后的表彰决定。国家人事部专家与留学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庄子健、教育部学位办文理医学科处副处长陆敏、北京市人事局专家与博士后处处长林革出席会议。北京大学百多名在站博士后、各院系、各单位相关领导和老师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共表彰1985~2003年期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优秀博士后31人,他们是文兰、陈大岳、龚旗煌、田光善、王远、甘良兵、宛新华、袁谷、金长文、黄建滨、施祖进、李清文、梅宏、张兴、倪晋仁、吴必虎、徐福留、刘树文、陈保亚、陈瑞华、陈明、郑晓瑛、刘旭峰、盖峥、李子臣、张琦锋、蔡运龙、宋述光、董秀芳、刘剑文、杨富学。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到会发表讲话,他首先向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的人员表示热烈祝贺。许校长在讲话中对今后我校博士后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我校博士后工作应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和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校将大力发展博士后事业,使博士后成为人才队伍的蓄水池,后续人才的主要来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在明年新公寓交付使用时,使博士后在站人数大幅度的增加,把博士后作为积极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到急需的科研岗位,支持基础研究以及急需扶持发展的科研项目;提高博士后工作的国际化程度,从需要出发增加外籍博士后的在站比例;通过扩大博士后规模,使未来几年博士后招收人数有较大的增加。
化学学院黄建滨教授、法学院陈瑞华教授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在表彰大会上发言。他感谢学校各部门为博士后人员所提供的科研和生活条件,表示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愿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身到实际科研工作中去,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自1985年7月,在李政道教授的极力倡导和热心推动下,在邓小平等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决策下,国务院批准在我国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近二十年来我国博士后制度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京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自198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我校现有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1985至2004年,我校累计招收博士后1812名,累计出站1310名,出站留校近400名。在我校各院系老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博士后依托科研项目,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据统计,博士后在站期间平均每人承担或参与2~3项课题,其中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在站两年期间发表4~5篇文章,在站博士后也是SCI收录论文平均篇数最高的群体。实践证明,北大博士后是一支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年轻科技人才队伍,博士后已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博士后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当前,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985二期计划已经启动,2005年是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20周年,博士后工作面临新的、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北大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使博士后工作在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