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朝翔:培养跨文化的世界公民
|
日期:2004年10月31日 访问:2841 |
|
程朝翔:培养跨文化的世界公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培养跨文化的世界公民
未名湖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就坐落在一片红楼掩映当中。院长程朝翔介绍,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前身是成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其历史比北京大学还要长36年。包括朱光潜、曹靖华、季羡林、金克木等老一辈学者,都曾在外国语学院任教,开创了学院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如今的外国语学院得益于北京大学文理并包的教育环境,在数代学者的努力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科优势日益明显。在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所2004年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以整体水平、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五个单项100分的成绩稳居第一。在2003年北大人文社科成果的统计中,学院以483项成果名列北大文科院系第一名。
程朝翔介绍:相对于其他院校人才培养的直面市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学术研究为立身之本,更多地服务于我国文化交往和外交外事的需要。学院关注国际学术前沿,与国际学术接轨,依托北京大学的整体资源优势,促使学院的教师对中外文化交流和学术建设做出贡献,致力于培养出合格的世界公民和外语专家。
但程朝翔同时表示:这并不代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培养人才只有一元标准。学院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与非专业人员不可同日而语的外语技能,更重要地是借助于语言、文学、国别研究等方向的专业训练,能够完全进入外语的世界,从而完全进入外国文化的世界。与只具备一个本族语言和文化世界的人们不同,一个真正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多重世界的人,可以较为自如地工作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来应对一切事物,可以以更为深邃的洞察力参透人生、哲理和学理。这样的“外语人才”不仅能在外语专业之内出类拔萃,而且一旦进入其他专业领域,也将凭借自己已经受过的严格的、系统的、正规的理论和技能训练,迅速进入角色,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在这样的标准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相继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学院培养的人才中,有唐家璇、李肇星这样的杰出外交家,有执教于国际一流大学的学者,有法学家、律师、记者,也有国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得益于一流的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有能力进入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以优良的质量、杰出的专业水准服务于社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