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我爱你,可是我明天就要走了”
|
日期:2011年8月31日 访问:2454 |
|
“北大我爱你,可是我明天就要走了”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1年07月11日00:07:40 星期一), 转信
一直没有注意到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对于离校这个词好像也有点麻木了,甚至在两天前
,宿舍里还是和平时一样,上网、看视频,然后夜深了就躺床上聊天聊到睡觉。但是突然
地,各人的柜子、床铺纷纷空了,而宿舍里多出了各种箱子,甚至一路堆到外面的走道上
,直到刚才全部被搬到新的地方。绞尽脑汁把各种东西装进空间有限的包裹里,猛然意识
到,哦,这是要走了啊。
总有“七年之痒”这样的说法,而自己也在北大呆了六年,差不多也到痒的边上了,也许
正是这种痒,使自己最终决定换个环境。头几年放假的时候,都会不禁怀念食堂的饭菜,
可是到了后来都完全没了欲望,经常在食堂各窗口转上一圈都找不到什么有兴趣的食物。
五四也越来越少去,偶尔打上一次球,都会觉得找不到节奏。可能是因为呆的时间过久,
对于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新鲜感吧,但是人也不能总是靠新鲜感来维持自己的热情,归根到
底还是自己心里没有看清以后的路。
其实一开始来到这里就有点稀里糊涂的,正如某校友在本科毕业典礼上说的,不是自己选
的志愿,填的专业,刚来的两年对于法学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爱好。到了大三,不知为什么
地开始拼命用功,每天跑出去自习、看各种教材以外的专业书、记许多笔记。其实现在想
想,这一段时间真的是整个六年里面最好的时光,远远好过研究生一年级的伪学术时期,
也好过08年后半段的考研复习。在大三那段时间里,是真正地把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位置
上,纯粹怀着一种渴求知识的心情和钻研的精神来看那些书籍,既不像复习考研时的那种
功利和取巧,也不像研究生时那样好高骛远和飘。收拾的时候翻到了那时的笔记,实在令
自己汗颜,很多内容到现在自己已经几乎没了印象,难以想象自己当时是如何坚持分析和
记录下去的,现在的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这样的心态和热情了。
关于这个问题,茅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懒”。我很欣慰这个评价是和“天赋很高”放在一
起的,但这总体来讲不是一件好事。天赋可以使人很快地上手,并比较容易地达到一个不
错的水平,比如学习、棋牌、各种球类以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借用苗同学前些天
对我说的“你什么都会诶”,但是这种“会”在真正专业的人士眼中实际上是非常肤浅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懒”使自己仅仅维持在这样一个好像不错,但又不高的层次上,没
有真正地突破这一平台。
说到为什么会懒,可能有性格上的原因,比如容易满足,对很多事物不是很在乎,另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内心的迷茫,本科最后阶段时,好像觉得自己确定下来了目标,但是
上了研究生以后才发现,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中间还会包含着无数具体的选择方向,很多
事情也并不是自己以前所以为它是的样子。就如同爱情中,关系的确立只是一个起点而非
终点,研究生也不是一个终点,博士PHDJSD什么的也不是终点,讲师、副教授、教授也不
是,某一个很好的思想或是著作也不是,它们都只是一个起点,而这条道路是看不到终点
的道路,这样的路非常难走,因为你不知道走了多远,不知道能走多远,也不知道还要走
多远。也许到很久以后,会觉得已经足够,可以停下来结束这段路程了,但远远不是现在
。
可能是在北大的最后一个晚上了,今晚送走两位博士同学之后,宿舍里已经全空。打开门
,仿佛突然间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个上午,阳光从窗子中射进来,照着空旷的柜子和床铺,
屋子里弥漫着刚刚装修好的墙壁和木板的味道,一切都是等着我们去布置的。原来这就是
北大。
北大,你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