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
|
日期:2011年8月31日 访问:2066 |
|
标 题: 宽恕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1年07月22日23:06:5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最近喜欢的两本书:耶鲁金融学教授William N.Goetzmann的《价值起源》和耶鲁历史学
教授史景迁的《康熙》。前者从技术金融的角度跳脱出来,专门述讲几千年来各种金融工
具渊源,满溢着了哲思、历史感和诗情画意,偶尔几句动情笔调还能让俺怦然心动。后者
也是从拘谨的考据中解放出来,大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徐徐展开康熙的内心世界,译
文非常漂亮,读来很愉快。
读价值起源的时候,我在感慨,如果有机会让我编写一本《Finance law》之类的书,我
一定摒弃传统的教科书式的照着法条枯燥地讲解一番。一定将其中的每一个法案,每一条
法律规范背后的机理、渊源讲清楚,清晰浅白地说清楚。你看价值起源写Finance的故事
,就来了这么一小段:
英国诗人乔叟让“金融一词”得到了最生动的表达,他写道:Dethe is my Finaunce.英
语中的finance一词源于古法语,finance与finish有相同的词根,生命过程与金融合约一
样,生命从上帝那借来,有借有还,而死亡是结束或偿还。
不过这样编排下来,书就估计要变成金融法史了。这一痴心念想只是被这本真诚的书《价
值起源》YY后的产物,大可忽略。
说起读书,我和某同学检讨,我有几大毛病,故至今毫无章法,理路与太多收获。表现在
:第一是读书没正形,经常胡作非为,那时间兴起便在当当说搜来几册,偶尔翻阅还是跳
跃式阅读,糟蹋、错过了不少精华、精彩的部分,谬读、误读了不少健全的观点。第二是
火力不集中,架子上没有几册围绕一个议题、一两个学科展开的经典的书。第三是浮躁无
当,少有坚持,一本书如此,一套书如此,那套外文译著已经被我塞到箱子底下了。第四
是胃口粗糙,好妄不分,这时间要想了解的一样事物,即使众人(其实也就Douban)差评
,也万牛莫挽。
不过总有点解我的人说,不用读那么多书了,书已经够了,你应该把书戒掉,多学着去做
事。点解我的人又说,要活学活用。点解我的人还说,没有这么点乐趣,还不如死了算。
我见到一些把书读到出神入化高境的人。与其说是他读书,不如说他就活在某本书、某些
书中。书的纹路、品质以及风格清晰地展现在他的谈吐里,性情里,理想里,人格里。这
样的人,如果真的剥夺了他的自由,他依然可以靠他与书的脐带关系,活在新鲜的反刍之
中。
我明白了为什么一批批的知识分子愿意躲在书中,因为书是最为廉价也是最为丰富的商品
,有某种隐秘的安全感与愉悦感。当他无心或者不能求取功名时,当他倦怠的心需要栖息
时,当他需要正面激励时,当他需要朋友对话乃至爱情时,当他需要重构、再造、或仅仅
需要他需要的一切时,尘世不能给他的,书可以给得了他。
此生就像加勒比海域的那片风浪,书无法带他去彼岸,但如听美人鱼魅惑的歌声一般获得
宽恕——
Philip, You can save.
Just ask me.
Just as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