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看北大】国际化的北大,世界性的机遇
|
日期:2010年6月19日 访问:2538 |
|
【零距离看北大】国际化的北大,世界性的机遇
【零距离看北大】国际化的北大,世界性的机遇
回望112年的风雨历程,有着“中国最高学府”美誉的北京大学在她走过的一个多世纪里从未停止对培育精英的追求,从未放弃塑造民族精神的信仰。兼容并包是北大精神的象征,造就了创新活跃的学术研究气氛,一代代大师从这里走向世界;自由民主是北大精神的内核,北大学子始终心系家国,放眼天下。大学的使命在于塑造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赋予其开阔的视野和多元化的能力。作为中国高校“放眼世界”的开路者,北京大学秉承传统,开放进取,建立起了一套系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意识,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具有复合知识背景和丰富交流经验的北大学子,正在将中国青年的风采带到世界各地。
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北大的平台,环球的机遇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学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培育未来领袖的重要途径。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和机遇,在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提供丰富的前沿学术资源,并引领学生走向多姿多彩的世界,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目前,北京大学已建立了以学生海外学习项目(EAP,Education Abroad Program)、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国际大学联盟项目为主体的高层次、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模式。在北大,到世界一流大学交换学习绝不是一件难事。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便是一个旨在让学生在多重教育环境中形成国际化视野,体验先进教育理念,感受异域风情并加深对自身文化思考的良好平台。在世界一流学者的课堂上答疑解惑,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尽情交流,亲自走遍曾经梦想过千百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在海外学习项目中,同学们走出国门,打破思维惯性,参与一线科学研究,独立解决生活困难,学习如何应对文化冲突……海外学习项目带来的丰厚体验与收获,特别是学业和能力的双重提升,令其受到了北大学子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
如今,北京大学已与260多所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常规校际交流项目达68个,并且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合作,而各院系也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工作,为本院系学生量身打造最为适合的海外交流机会。每个学期,都有多个各具特色的海外学习项目供学生选择,北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申请到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悉尼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世界顶级名校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海外学习,修得的学分可以直接转回北大,校际交流项目多数都为申请者免除学费,并提供奖学金。每学期仅通过伊拉斯谟(Erasmus Program)中国之窗项目赴欧洲各大高校交流学习的北大学生就有近50名。北大学子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欧洲、北美、东亚,甚至中亚和南美,都留下了他们求学探索的身影。
此外,北京大学还与耶鲁大学、慕尼黑大学、萨尔斯堡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11 所境外大学有常规暑期学校合作,每年春季向全校学生开放申请机会,利用暑假到各高校进行为期4-8个星期左右的学习;而种类繁多的奖学金项目,如剑桥大学Wing Yip奖学金、法国政府埃菲尔奖学金、洪堡基金会联邦德国总理奖学金、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等,则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提供了经济支持,极大地为他们减轻了经济负担,令深造之路更加通畅。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与港澳台地区的十余所知名学府,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也签署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拥有常规学生交换计划9个,每年近100名北大学子有机会在香港和台湾学习生活一个学期。
2006年,北京大学与耶鲁大学建立了“北大—耶鲁联合本科生项目”。作为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史上一种崭新模式,该项目强调“本土留学”的概念,以“同学习、同生活”为特点,每学期选拔两校优秀学子,在燕园接受来自北大和耶鲁著名教授的共同授课。课堂之外,北大学生和耶鲁学生一对一组成室友,共同生活一个学期,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他们共同游览名胜,到著名企业或社区实地考察,去乡村中学支教、体验交流中各自的独特民俗文化,参加多种多样的精彩讲座……如此密切的沟通为中美两国青年提供了真正了解彼此的渠道,一流名师的授课为他们打开了崭新的知识领域,课外实践活动亦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两国的青年由此结下了深厚友谊,语言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8年,北京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胡锦涛总书记访问燕园,还专门看望了当时参加“北大-耶鲁联合本科生项目”的两国学子,并充分肯定了这一联合培养模式。
同“北大—耶鲁联合本科生项目”相似,北京大学还从2004年秋季开始举办了“斯坦福北京项目”,每个学期选拔北大学生同斯坦福大学学生在燕园共同在全英文环境下上课,由两校名师共同开设涉及当代中国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课程。课堂之外,同学们同样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调研活动和长短途旅行,在实践中获得对社会的进一步体认并加强沟通。如今“斯坦福北京项目”迎来了第六个年头,两校教授开设了50多门课程,有500多位两校学生以同堂学习和语伴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收获良多。
另外,北京大学还加入了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 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IARU, 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高校组织。其中,IARU是一个规模较小但合作紧密的组织,北京大学是其十个成员中唯一的中国高校。IARU成员间密切开展着科研、本科生交换和暑期学校等多层次合作,并贯彻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与国外顶尖大学的交流项目中。2010年4月13日,IARU校长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联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
北京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不只在于学术能力方面,更注重其综合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校期间,北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校园内的知名学生社团组织申请到海外知名公司或国际组织实习。由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同美国波音公司旗下的“未来飞行馆”公司(Future of Flight Aviation Center)合作的暑期实习项目,每年选拔北大学生于暑假期间前往美国西雅图实习,亲身体验国际顶级企业的商业运作和文化氛围。由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提供的每年数十个赴全球各地的实习项目以关注发展中国家事务为特色,充分地展现了北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环球视野。而为期一年的中国赴英实习生项目则以其完善的项目运行,充分的时间安排和深度工作实践受到了广泛好评,许多参与者从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机会,或是进入世界顶级名校继续深造。知行并重,北大学子在国际舞台上施展着才华,为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未来人才打下基础。
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北大的讲台,世界的思想
北京大学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百余年来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无数优秀的学者。今天的北大,每年都会迎来700多名外籍教师和专家在这片学术沃土上传道授业,点燃北大学子的智慧之灯。各种外国语言课堂上,外籍教师耐心地教授他们的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实验室中,访问专家细心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引领青年学子探寻真理;各种联合培养项目乃至普通的课堂上,他们谈笑风生,将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娓娓道来。这里是莘莘学子的精神乐土,是思想巨擘的灵感之源。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让北大的课堂熠熠生辉,更让北大的学生受益匪浅。
百年北大的讲坛还时常迎来国际政坛翘楚、各界名流,他们讲述成功心路,阐发人生真谛,直击环球风云,聚焦热点事件。从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华诞至今短短十余年间,就有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韩国总统李明博、巴西总统卢拉、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等50余位国家元首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回答现场提问,同北大学生零距离交流,并接受学生记者的专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金融大亨索罗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社会各界名流也频频造访燕园,与学生们面对面进行沟通。2008年8月,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由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授权的官方大型奥运文化盛会“2008奥运·冠军论坛”,邀请到包括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著名音乐家谭盾等在内的各行业的60余位世界名人前来北大展开对话,探讨“什么造就了冠军”,并与论坛选拔出的青年代表和北大学子共话冠军特质,激励青年人坚守梦想,描绘人生的壮丽图景。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大学的国际化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是北京大学对奥林匹克文化这一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做出的贡献。
作为中国顶级学府,北京大学一直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懈前行,并积极同世界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同各一流高校结下了深厚情谊。每一年,燕园都会迎来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掌门人,作为顶级大学的领袖,校长们为北京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频频支招,促成了多项合作,为北大学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交流机会。校长们同样会和学生亲密接触,解答他们的疑惑,并鼓励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国际视野。北京大学举办的多种高等教育论坛和国际大学校长年会,亦成为国际化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北大人始终紧随先进教育发展趋势,保持进取的活力。
当然,北大“国际之窗”的风景并不仅限于此——作为北大的学生,“诺贝尔奖大师中国校园行”让你触摸学术思想的前沿,至今已有数十位诺贝尔奖大师到访北大并发表演讲,青春的智慧同权威的观点在这里交锋;“驻华大使系列讲座”带你感受国际风云的变幻,同大使的座谈让你深度接触国际热点问题,聆听决策者的论说,提出青年人的观点;“北大—密歇根大学学院”令你成为学界翘楚的弟子,在著名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和学习,充分吸收前沿科学成果;“北大林肯研究中心”则给你参与专业科研的体验,为日后的科学之路奠定坚实基础。北大的课堂是复合多元的,三尺讲台汇聚世界风云,开放的视域成就明日的精英。
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北大的舞台,五洲的情意
北大的校园是一方广阔的舞台,这里展现着世界各地光彩夺目的文化,同时也充溢着各国青年人的友谊和智慧。这是一座五彩的校园,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人在这里齐聚一堂,诠释着“地球村”的内涵。
北京大学每年接收5,000多人次国际学生在校学习,无论在教室、讲堂还是在未名湖畔,你都有可能随时与来自异国的学子相遇,并通过校园中的多种活动同他们结下深厚友谊,令朋友遍布世界各地。而北大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更赋予了学生强烈的交流意识,北大校园中活跃着二十多家从事国际交流活动的学生社团,学生国际交流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中美交流协会、拉丁美洲研究会等是这类社团的代表。它们举办的品牌活动如北大-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环球商业领袖论坛”、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京论坛”、“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拉美文化周”等等,构成了校园国际舞台上亮丽的风景。
北大学生始终积极参与到各种短期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会议以及学科竞赛当中,中美关系论坛上能够听到他们满怀社会责任感的发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能够看到他们关注的眼神,国际基因工程大赛上他们摘得头筹,艺术团的国外巡演座无虚席,赛艇队让中国高校第一次笑傲国际赛场。北大为学生打造了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并始终为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和挑战助力。
每年金秋十月,燕园都会迎来一场盛会——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作为北大的品牌校园活动,文化节现已发展为一项具有一定影响力、展示异域风情、沟通各国文化的年度盛事。大使论坛是国际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各国驻华大使,北大学生直击全球热点,妙语连珠;各国展台间,中外学生尽情交流互动,感受异域文化;绚烂舞台上,留学生精彩表演引来掌声雷动。文化的缤纷令人动容,学术的精彩更使人赞叹。创办于2004年的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立足北大,面向亚洲,放眼世界,诸多重要学者的出席令北京论坛的影响力日益突出。以论坛为契机,北大学子有机会与世界名流面对面座谈,聆听精彩讲座,旁听圆桌会议,近距离感受国际性的学术交流盛会,获得精神上的体悟。
这便是国际化的北大——兼容并包,放眼全球。从历史的沧桑磨砺中走来,始终同国家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北大正英气勃发。如今的北大每天都发生着变化,眼界旷达的北大人打开心胸,热情迎接来自全世界的关注与合作;锐意进取的北大人主动出击,将中国文化和学子风采展现给国际友人,以开放的姿态和昂扬的气度求得发展。这里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今日以北大为平台向世界问好;明日则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