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驷:“人类纪”孕育新文明
|
日期:2004年9月21日 访问:2355 |
|
江家驷:人类当务之急是建立一种“新文明”—“人类纪”
“人类纪”孕育新文明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江家驷博士新见:在历经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之后,人类将迎来一个独特的“人类纪”,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种“新文明”———“人类纪”孕育新文明
人类成为改变地球的主力
“人类纪”(Anthropocene)一词是从地质学词汇借用而来。根据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主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界把地质年代分为侏罗纪、白垩纪等,现在的地质年代称作第四纪。提出“人类纪”一说是想提醒更多的人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活动正成为影响和改变地球的主导力量。这一过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
过去300年来,全球人口从几千万到现在的60亿。人口的剧增导致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水的使用量增加了9倍,2000年石油消耗量较1900年增加了30倍……与此相伴的是,全球约50%的陆地生态系统因为人类行为而改变,空气中二氧化碳、氮等的含量明显增长;臭氧损耗、全球变暖明显增长……这些数据表明,人类活动本身已成为比自然界地质营力更重要的改变自然的力量。
人类如果维持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变,人类目前继承的38亿年的自然资本储备到下一世纪末将所剩无几。人类活动的加剧引发了全球生态环境变异。这种因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全球变化一旦形成,其以后的变化就不是人们可以预计和左右的了。
环境、资源问题更为紧迫
环境、资源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是某些局部地区更为严重,中国是其中之一。中国这20年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开发量相当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的总和。
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棘手的环境问题:气、水等环境生态污染不仅直接导致GDP总量的下降(下降约5~7%),而且严重影响到4.6亿城市居民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据推算,如果中国人用纸的人均量与美国相等,就需要四个地球的森林。另外,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社会生产能力将下降,自然消耗增大。尽管资源、环境危机和老龄化趋势是全球性的,但发达国家因家底较厚,他们即使不改变生活方式也还能拖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中国没有时间再拖,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
建立“新文明”重在观念
人类需要建立一种“新文明”,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目标要建立在已有资源、环境容量许可的框架内,并与之相融合。环境保护对人类而言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中国政府已经正确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国策,以使经济、环境、社会能够协调发展。但要使这一国策深入人心,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光靠文化或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升到社会文明的高度。“新文明”、“人类纪”不是又提出了什么新名词,而是强调要打开思路,找到解决方案,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建立“新文明”的障碍首先在观念,观念比技术更重要。每个人都要有资源危机感。人的心态应该是把自然资源当作一种危机,并把危机感转化为行动。
21世纪是环境和生态的世纪,人们只能在有限的资源、能源容量下建设美好生活,所以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要运用智慧,巧用资源、能源。当然技术也要发展,在新的文明中会有新的创造、新的价值观。比如今后的建筑并不是采用的高新技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考虑如何用更少的材料、能源满足建筑的功能。又比如要获得良好的通风情况,可以运用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原理,跟自然情况配合,达到不用或少用资源(如空调)就有冬暖夏凉的效果,而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已有不少范例。可见,“新文明”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新的认识,而是一种可以指导人们实践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