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近期接连发表《Nature》《PNAS》文章
|
日期:2010年4月21日 访问:2359 |
|
北大近期接连发表《Nature》、《PNAS》文章
北京大学近期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多项成果,包括抑癌基因p53与ARF作用途径的新机制,以及miRNA分子在cyclin D1表达的流动调节及内皮增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成果公布在《Nature》和《PNAS》杂志上。
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著名抑癌基因p53与ARF作用途径的新机制,并且发现了一种新型酶,阐明了这种酶在p53与ARF作用途径中的作用。
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对于正常细胞,调控生长的基因(如原癌基因等)和调控抑制生长的基因(如抑癌基因等)的协调表达是调节控制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目前定论的抑癌基因有10余种,p53基因就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一个,由于p53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抑制恶性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被冠以“基因卫士”称号。
在肿瘤胁迫(oncogenic stress)下p53的激活需要一种肿瘤抑制因子:ARF,近期的研究显示p53激活是通过ARF介导的,但是并不是由DNA损伤诱发的,而是针对体内某种生理条件下产生肿瘤生长的主要保护方式,这说明ARF-p53具有比之前预想的更多的基础功能。
ARF也是一种在大多数人类细胞系中非常稳定的细胞因子,科学家们认为ARF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被诱导表达,并且ARF-p53途径的激活要比p53被DNA损伤激活这一过程慢得多,而且也是不可逆的。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ARF在正常人类细胞中非常不稳定,但是在癌细胞中降解被抑制。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化学纯化,分离出了ARF的一种特殊的泛素酶,并将这种酶命名为ULF,他们发现这种酶在体内和体外都能与ARF作用,促进ARF的降解。ULF敲除实验也证明敲除ULF后,正常细胞中ARF更加稳定了。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NPM和c-Myc这两种癌细胞中常见的过表达蛋白,能抑制ULF介导的ARF泛素化过程,从而促进ARF在癌细胞中的稳定性。这些研究数据揭示了ARF-p53途径的动力学特征,也阐明了在应答肿瘤胁迫过程中,非转录依赖性机制对于ARF调控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证实血管的层流剪应力调节了miRNA的表达,而其中一个miRNA分子—miR-19a,在cyclin D1表达的流动调节及内皮增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果血液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学性质发生了改变,血管内皮通常能感知到。血流所产生的摩擦力—剪应力,对内皮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多种影响。内皮细胞应对了机械力的变化,引起信号网络和细胞功能的调节。稳态层流对内皮细胞的抑制就是一个例子。至于内皮细胞应对血流机械性质改变的分子机制,以及如何经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至今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剪应力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来施加生理影响。
研究小组使用LC Sciences(联川生物)的microRNA芯片,比较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有无层流剪切压力(12 dyn/cm2,12小时)下的miRNA表达谱。与对照细胞相比,层流处理过的HUVEC在芯片上的569个miRNA中,有35个miRNA显著上调,而26个显著下调。其中miR-19a在静止状态下以高丰度表达,而暴露在剪应力下12小时后,表达水平大幅提高。
之后,为了筛选miRNA所调节的靶点,他们制备了稳定过表达miR-19a的细胞系。多项分析表明,miR-19a的稳定转染显著减低了报告基因(此报告基因被cyclin D1基因的3’端非翻译保守区所控制)的表达以及cyclin D1的蛋白水平,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S期。当内源miR-19a被抑制后,这种抑制作用减弱。
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在于,miR-19直接靶定了cyclin D1的表达。这已经通过报告基因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而证实。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miR-19a的剪切诱导是抑制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所必需的。过去观察到层流剪应力增加了cyclin D1转录本,却使细胞周期停滞,这项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