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的玫瑰
|
日期:2009年5月28日 访问:2928 |
|
未名湖畔的玫瑰
● 李思思
2004年,我作为万千幸运儿中的一个,走进了象牙塔,推开了北京大学那扇厚重且辉煌的大门。
我喜爱玫瑰,在我看来,每一个北大人都是一朵玫瑰,他们艳丽,他们张狂,他们无所畏惧,他们宁静内敛,他们在不同的角落、不同的时间,绽放着各自不同的色彩,吐露着芬芳,因为他们来自未名湖畔并深爱着那片土地……
社团生活:锻炼能力的平台
其实,北大的课堂除了给予我们成长所必要的知识储备之外,我想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它带给我们的能力与品质的锻造和历练。在偌大的校园里,由学生自发组织了上百个社团,可谓是“无所不有”。而每一学年开始,各大社团为了争取同道中人索性将招新的日子同时选在了同样的几天。于是,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出现了“百团大战”的壮观情景。为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扩大宣传力度,他们掏出了看家本领,竭尽全力展现自己,
“山鹰社”在不大的空间里架起了帐篷;
“爱心社”坚持煽情路线;“风雷社”更是不失时机地秀了一把他们的舞艺;精武会、轮滑社、吉他协会、自行车协会、元火漫画社……当时我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也加入了其中一个———北大电视台。
这是一个由学生自己策划、制作并播出节目的电视台,是一个锻炼我们制作节目能力的最好平台。正是在北大电视台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意识到电视是一项精诚合作的事业,需要许多人在同一时间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顺利录制、顺利完成。过程之中一如我想象的那样跌跌撞撞,多少次想要放弃,只想踏踏实实做个主持人,但是仿佛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坚持做下去。一直无法忘记节目出炉的那一天,看着监视器里自己设计的节目,听着自己校对过无数遍的声音,节目最后滚动的字幕条上写着:策划:李思思;主持:李思思;编辑:李思思……我知道这是第一个真正属于我的节目,一切的劳累随着播出而苦尽甘来。
北大:支撑我继续梦想的力量
很多学长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都在说北大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起初听到这句话总是觉得很难理解,但是现在距离我完成本科四年的学业还有一年的时间,我已经开始想念,甚至已经开始感叹。走在校园里,看到背着书包奔走着的学生,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们幸福,因为有幸能够在这里,在这个足以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校园里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我们幸福,因为现在的我们正在这个曾经梦想过的地方放飞着更多的梦想;我们幸福,因为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刻、每一天都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痕迹;我们幸福,因为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北大!
我想如果说北大是一位母亲,那么她赋予子女们的东西也许不尽相同。在我看来,北大带给我一种力量,一种坦然面对观众褒贬声音的力量,一种面对竞争毫无畏惧的力量,一种足以支撑着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执著前行的力量。的确,每每被人提到北大学生这样的身份都会引来别人或羡慕或赞叹或期待的目光,也许在他人看来,那份目光给予我的是种肯定,是种赞赏,但是在我看来,它转化成的压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母校的光环实在过于耀眼,它的光芒足以让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但是光环背后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加倍的拼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大的力量就是源于这份无形的压力,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向前,不断突破,不断执著地拼搏。目的也许很单纯,就是要证明自己无愧于一位北大人。
现在我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边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一边在学校完成正常的课业要求。这是我一直向往的充实而刺激的生活,因为我相信,人在一天进行不同的角色转变能够为生活注入活力和新鲜。我每天重复着电视台和校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有的时候节目的需要会让我几天都无法回到学校,也会偶尔因为节目的需要而绞尽脑汁,甚至有时会有被节目掏空了的感觉,而心也会随着节目的色彩斑斓而变得焦躁不安。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会选择回到学校,回到这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踏进校门的那一刹那,仿佛是一种解脱,走在熟悉的校园里,看着身边同学们或行色匆匆或怡然自得地从我身边经过,心中总是有一种安定的感觉。喜欢带着这样的心境走进图书馆,漫无目的地选择一本书来细细品读,在那万卷书海之中自己变得渺小,书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填补我头脑之中的空白。也许这就是母校,也许这就是叫作北大的母校,我已经习惯于将它视做心灵的净土,没有事事纷扰,没有嘈杂的环境,只是于无形之中赐予我足以支撑我继续梦想的力量和勇气。
注:(作者为艺术学院04级本科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