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张恭庆张继平分获华罗庚数学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
日期:2009年4月23日 访问:2604 |
|
4月21日上午,中国数学会在厦门举办的2009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举行颁奖典礼,为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钟家庆数学奖”三大奖获奖者颁奖。
中国数学会第九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奖者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张恭庆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邦河。
张恭庆院士长期坚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非线性分析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在无穷维Morse理论方面做出了系统的深刻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最早在几何分析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数学家之一,在极小曲面的Plateau问题的多解性、二维调和映射热流的整体存在性和爆破现象、以及辛流形中拉格朗日子流形相交数的估计等几何分析问题研究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创造性地把以等离子体试验和石油勘探为背景的自由边界问题转化为带有不连续非线性项的偏微分方程、并开拓应用集值映射不动点理论和不可微泛函的临界点理论予以研究。曾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陈省身数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张恭庆院士长期坚持工作在数学教学和数学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级数学人才。他获得了北京大学授予的“蔡元培奖”和教育部授予的“国家教学名师奖”等项奖励。
中国数学会第十二届“陈省身数学奖”获奖者分别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继平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沈维孝。
张继平教授在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论研究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就。他曾解决了著名的Brauer 39问题,第一个给出了亏零p-块的充要条件;他把著名的Puig猜想约化为有限单群,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他在发展群的算术理论方面的工作为推动有限群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应用到代数数论和组合学等研究领域;2007年张继平通过块分离性质给出的新p-幂零准则是Thompson准则之后的又一重要进展,而块分离性及有关课题都已成为有限群及其模表示论研究的新方向。张继平教授2000年至2007年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曾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并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袁巍、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尹万科、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葛颢、吉林大学数学学院金春花等4人获得第九届“钟家庆数学奖”。
学术年会是中国数学会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最高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数学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