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标签,我们能!
|
日期:2009年1月8日 访问:2970 |
|
撕掉标签,我们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08硕 王凛然
标签是什么?标签是某家超市还摆放在柜台上的三鹿液态奶;标签是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身后的布什脸庞;标签还可以是一个叫80后的词汇。
这样的一类标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它会让那个超市门可罗雀,无人敢进;它会让奥巴马欣喜异常,麦凯恩败选;它还可以让人联想到叛逆、另类、自私、唯我。不幸的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群年轻人便被贴上了这样的一个标签:80后。
80后是一个标签,是第一次以一个名词概括一代人的标签。从百度新闻上搜索80后,你会看到:80后男生恋爱失败杀死女友、80后张某某秀宝马惹人骂、“80后女写手”晒裸照轰动一时、80后竟然不识雷锋只识霆锋……从这些洋洋洒洒的新闻可以总结,在众多媒体眼中80后就是网络MM、宅男宅女、垮掉的一代、草莓一族。看似光鲜,却无法担当大任。
很明显,任何一名80后都想撕掉贴在我们身上的80后的标签。福柯说,话语就是权利。可是在还没有掌握话语权的年轻一代,面对这样的标签却只能默默的承受。
谁也不曾料到,2008的中国经受了那么多的考验;谁也不曾料到,2008的80后给了国人如此多的欣喜。在灾区汶川,80后奋不顾身英勇救人;在伦敦巴黎,80后团结一心捍卫祖国;在奥运场馆,有80后志愿服务、默默奉献。
于是媒体开始集体惊讶。北京青年报不就刊登了一篇文章,说80后“一夜长大集体顿悟”吗?真的是这样,2008是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术棒,让草莓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80开”了?
不!当然不是这样。其实08年前后,我们还是我们。三十年前的今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80后出生的一代人,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我们看着小龙人机器猫大风车,我们也看着家中的电视是如何从黑白到彩色变成液晶;我们观看了一届届奥运的比赛,也见证了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到北京义勇军进行曲的一路凯歌行进;我们看着港片港剧,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解放军的车队开进澳门;我们激动的看到了一个中国人遨游在太空的身影、看到了奥运的圣火第一次点亮了北京的夜空……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和这个伟大的国度伟大的时代一同成长。所以我们更懂得感恩,更知道爱国。巴黎、伦敦街道上前无数的红旗表征着我们对这个国家和民族前所未有的热爱与自豪。
同时,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才能找到的工作;我们承担着我们父辈前所未有的学业和竞争的压力,但是我们从不埋怨,我们更勇于承受,敢于担当!高燃、李想、戴志康这些80后的创业者代表着我们的激情和梦想。
所以,这样一个懂感恩、很爱国、感担当、勇承担的群体怎么会是草莓呢?我们的媒体请不要以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的“芙蓉姐姐AND她的姐夫”就妖魔化一个代际的光荣。郑渊洁在今年的博客上写到:80后作为领导者领跑中国是迟早的事。我们能不负期待吗?我们能撕掉标签吗?我相信,我们能!
当我看到北大物美超市85年出生的刘爽,为了给农村家中的弟弟挣读大学的费用而来到北京打工,每天忙碌的身影时,我相信,我们能!
当我看见我表哥,83年出生的董峰,给我舅舅送上第一份工资买的礼物,舅舅幸福的微笑时,我相信,我们能!
当我看到我的北大同学,86年出生的张波,在亲人不幸去世,仍然坚强的微笑的面对每一个老师和同学时,我相信,我们能!
当我看见今年80后甚至90后的我们考取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爸爸妈妈的欣喜和自豪时,我相信,我们能!
当我看见今年4月北大校园捐款箱献血车前的长龙时,当我看见奥运会前北大团委收到的13740张奥赛志愿者申请表时,当我看见由80后甚至90后点亮的北大图书馆和实验室那彻夜不眠的灯火时,我相信,我们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