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师生为奥运会开幕式建言献策
|
日期:2007年4月22日 访问:3046 |
|
我期待,我参与:北大师生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建言献策
4月14日,北京奥组委在奥运大厦召开了“我所期待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座谈会,听取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对举办开幕式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和北京奥组委领导刘敬民、蒋效愚、张和平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主持。
14位各界群众代表中,来自北京大学的共有3位,他们围绕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思想、表现内容、表达方式、艺术风格等,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北大师生参与奥运、支持奥运的热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04级学生、北大电视台记者团团长、报名参加奥运志愿服务的吕帆作为首都大学生代表首先发言。他建议奥运会开幕式应着力表现“古老华夏与青春中国”的融合,在“美”、“趣”和“意”三方面进行创新,重在意境之高远,新在文化之深厚。同时也不应回避老百姓通俗的想象和他们的心声,需在通俗流畅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吕帆说,作为青年人,希望中国青年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形象展现于世界面前,这同时也是展现当代中国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最佳缩影。志愿者群体是中国青年的最优秀代表,真正与外国友人最近、最快、最高效融合的也正是这个群体。“微笑北京”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心中青春的活力,也激发了每个志愿者心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挚热情。大学生普遍希望奥运会开闭幕式能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青春的中国、蓬勃的青年,尤其是无私奉献、甘于付出的志愿者群体。当然,这种表现应集中于精神上的开放、宽容以及国际交往时的自信。吕帆的建言是在团市委、市学联和北大团委的指导下,通过BBS征集、电话随机访谈和班级团支部讨论会的形式,综合来大学生群体的建议和意见而形成的。
文化界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教授认为开幕式要强化视觉效果,在展现古老中国文化的同时融入国际时尚元素,建议导演组一方面广听民意,一方面力排众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桑兰作为运动员代表也从奥运会参与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开幕式作为展现中国的第一道风景能够办好、办得漂亮。另外,朱东华、孙葆丽、史朝、李全军、马志海、刘铁梁、李承鹏、王宏甲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也纷纷作了发言。
张艺谋导演对与会者的发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承诺一定会办出一台高水平,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开幕式。
最后,刘淇代表北京奥组委向出席座谈会的各界群众代表以及为开闭幕式筹备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了感谢,并指出这样的会议以后还应多开,要更多的听取群众的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