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主题午餐会主题演讲
|
日期:2007年4月22日 访问:2787 |
|
林毅夫主题午餐会主题演讲实录
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开幕。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在21日中午举行的主题午餐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毅夫: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作为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来说,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是好得不能再好,因为从2003年开始,中国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0%还高一点,而且物价指数非常的低,没有通货膨胀。对这样一个宏观经济形势,研究经济的人会认为非常好,可是中国政府老是在讲,要控制。我想利用下午的时间跟大家谈三个看法。第一,为什么中国在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这么高,通货膨胀率这么低。第二,这样的高增长、低通胀,到底有什么问题,以及中国政府对此要采取什么调控政策。第三,今年跟过去几年有什么不同。
中国从2003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主要靠的是非常快的投资增长,2003年达到27.7%的增长速度,2004年达到26.6%,2005年达到25.8%。这么高速的投资增长会拉动整个经济比较快速的增长,因为投资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照理说这么高速的投资增长当然会拉动物价的上涨。确实,建材的价格上涨、能源的价格上涨,但为什么没有变成高的通货膨胀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从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就出现了通货紧缩。我们知道,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是生产能力在各个领域都是过剩的。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跟投资有关的物资价格上涨,可是绝大多数的领域价格都还在不断下降。我经常打一个比喻,中国的物价指数就有点像把一条冰冻的鱼从冰库里面拿出来,一般放在锅炉里都煎得快焦了,而另外一边却是冰的,这是为什么高增长同时达到低通胀。
其实高增长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坏事,中国经济要赶上发达国家,一定是产业要不断升级,投资不断增加才能赶上,为什么政府还感到非常的操心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投资高增长每次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比如说2003和2004年主要是在汽车、房地产领域,他们的投资增长力都是超过了90%。2005年、2006年就集中在化工产业。我们知道,这样的高的投资增长,等到它建成以后,就会变成供给,很可能就让中国的过剩生产力的情况更为恶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就只好推出宏观调控政策,使投资增长速度快一点,使投资结构合理一点。这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样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好的宏观经济时期下总是觉得有一些问题。
对于宏观调控要让投资的速度降下来,一般经济学家的感觉就是很简单,就把投资的成本利率提高,不就可以了。但是,中国政府在利用利率政策上面总是非常的谨慎,为什么会这样,这跟前面讲的这种特殊的中国宏观经济情况有关。固然提高利率也许会降低投资,因为投资成本增加了,但是提高利率也很可能会降低消费,中国消费减少的话,在已经有过剩能力生产的情况之下,中国政府就不愿意同时提高投资的利率。如果说只提高银行的贷款利率,这样好像会影响消费,很可能会造成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会很大,将来银行可能会有很大的积极性把钱贷出去,所以投资的成本增加了。很多企业80%的投资来自银行,在这种状况之下,它基本上对利率不是特别敏感,所以,提高利率不见得真的能够降低投资的成本。所以,这样的话,中国政府才会说,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上用的手段是市场的、法律的以及行政的手段。对于一些部门,投资增长比较快,就会有一些监管。对于一些投资增长比较慢的领域可能要有一些扶持,这种比较接近于行政手段。这是过去的情形。今年的情形刚刚龙永图秘书长谈到了,今年的经济增长还是非常的快,第一季度是1.1,比以前还更大,通货膨胀力也不高,消费物价指数只有2.7,零售物价指数只有2.1。
今年,中国政府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政策?我觉得有一点状况值得大家注意,这个状况就是过去中国政府以较多的行政依赖手段,但是到了今年,我想过剩生产的状况减少了很多,最主要的指标是什么?比如在2003、2004年的时候,中国的零售物价指数,物价上涨只有4类,物价下跌的12类,但是到今年物价上涨的有10类,物价下跌的只有6类,这代表什么呢?代表过剩生产力的情况已经调整很多了,这样的话就用利率政策作为调控的手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并且,我前面提到,过去企业可能对利率政策会敏感,我们四大国有银行当中已经有三家上市,这种状况之下它不会像过去那样无限制的给企业放贷,将来企业投资中自有资金的比重要增加更多,在这种状况之下,也给银行和政府投资利率降低很多。
今年总的来讲,投资增长率不低,经济增长也非常的快,但是我个人觉得中国政府会更多的利用利率政策来调整投资和消费。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