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与北大物理学科
|
日期:2006年12月10日 访问:4456 |
|
李政道与北大物理学科
供稿:北大物理学院
多年来,李政道一直心系北大物理学科的发展,搭建了一座与世界物理学科人才合作交流的桥梁;几十年来,胸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李政道先生始终关注中国科学研究和青年学者的培养。
李政道先生在“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庆祝会上发表演讲
2006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联合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李政道先生专程赶来发表演讲。晚上,北京大学勺园多功能厅里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北京大学为李政道先生八十寿辰献上祝福。
搭建一座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多年来,李政道一直心系北大物理学科的发展,搭建了一座与世界物理学科人才合作交流的桥梁。今年11月25日,在李政道推动下,北京大学成立了高能物理中心,他亲自担任中心主任。许智宏校长说:“北京大学成立高能物理中心是学科建设的一大举措,同时也将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推动国际高能物理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早在1986年,为了给海内外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和讲学创造优良的环境,李政道先生就在北京大学创办了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BIMP),主要致力于组织科学研究和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物理学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重点是物理学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李政道先生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以来,已组织了几十次学术会议,在发展我国粒子物理、宇宙学、低维物理、高温超导、介观物理、现代光学、现代数学物理、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中心陆续设立了模拟物理中心、光学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等,以便加强相应学科的建设和应用开发。
近年来,李政道为促进北大物理学科的发展还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9月,在李政道及北京大学有关领导的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成立。来自北大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等院系的理论与系统生物学专家及海外学者成为中心的研究人员。
李政道时刻关注着北大物理学科的发展,为它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高兴。2003年9月,为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90周年,李先生欣然提笔做了一幅墨画,并命题为“物理大树已成林,1913-2003”,表达了他对北京大学和中国物理学发展的祝贺勉励之意。他解释说,北大物理学科的90年,就是近代物理学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成长成材的90年。现在物理学有了许多的分支,渗透到了其他许多的学科,但物理学仍然是一个整体,有同一个根。李政道先生还借画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中国物理学事业和北大物理学科蓬勃发展,枝繁叶茂。
李政道先生画作:物理大树已成林
浓浓的母校情
李政道在国家战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抗战时期,他辗转江西、浙江来到云南,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这段学习经历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曾多次提及西南联大对他的培养。当时的西南联大物质生活极其匮乏,却汇集了吴大猷、叶企孙、王竹溪等一大批当时国内一流的老师,学习氛围相当浓厚。特别是多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的吴大猷先生,对李政道的一生影响很大。1946年春,吴大猷教授受政府委托,推荐两名物理学科的优秀青年助教去美国深造,他从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助教中推荐朱光亚一人,并破格推荐当时只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去美国做博士生。同年秋,经吴大猷和叶企孙两位老师的举荐和帮助,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 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由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突破性贡献,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一起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先生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说,“没有叶企孙老师和吴大猷老师,就没有我后来的科学成就,”“两位老师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
李政道先生(左)出席饶毓泰等五位物理大师铜像揭幕仪式
在庆祝北大物理学科90周年的时候,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举行了5位物理大师铜像揭幕仪式,李政道先生专程前来参加。5位物理大师是:饶毓泰、叶企孙、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他们都是曾在北大长期工作、为北大物理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大师,也都在西南联大担任过物理教师。为此次铜像揭幕式,李政道先生连夜精心准备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有北大物理系成立初期师生的资料,包括李政道先生早年在西南联大求学时的“电磁学”考卷。仪式上,李政道先生作了20分钟的即兴演讲,通过几个故事深情回顾了自己当年与几位先生之间深厚的师生之情。李政道先生还回忆了当年经吴大猷老师力荐,以大二学生身份破格获得赴美留学的机会。拿起西南联大时被叶企孙先生评为83分的“电磁学”考卷,李政道说,他的答卷几乎没有任何错误,但严格要求的叶企孙先生还是给60分的理论答卷扣了2分,40分的实验部分只给了25分,加起来是83分。叶企孙严谨的作风和爱才之心深刻地影响了这位后来成就辉煌的学生。此后,李政道对中国和北大教育倾注的感情,与西南联大教师对他的影响不无关系,也是西南联大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扬。
李政道先生讲解其被叶企孙先生判为83分的电磁学试卷
关心青年人才的培养
几十年来,胸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李政道先生始终关注中国科学研究和青年学者的培养,并以其战略性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为中国和北大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创造了有效可行的途径,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作为物理学科9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的李政道先生报告座谈会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教育经费短缺、出国渠道不通,国家面临人才断档危机。这让回国访问的李政道先生心中十分担忧。CUSPEA计划(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研究生计划)是我国政府在李政道先生的倡导和帮助下实施的一项中美教育交流项目,每年通过此项目选送百名左右的中国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美国方面由李政道先生主持,中国方面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负责执行。中国每年有600多学生参加考试,全国共有10多个考点,全部试卷在北京评阅,英语试卷由北京大学和中科大命题并阅卷,物理试卷由美国大学命题,阅卷老师来自国内十几所大学和研究所,其中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教师前后有57人参加阅卷,是人数最多的。在1979到1989年十年间,经过严格的推荐和全国统一考试,累计共有915名中国留学生通过该计划到美国攻读物理类博士学位。其中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有173人。目前他们大多已学业有成,分布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各个行业并取得了相当成就,为中美教育、文化、贸易的交流搭起了理解和合作的桥梁,其中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的就有3人。
如今,李政道还时刻关心着国内学子的成长。1998年,李政道先生拿出了毕生积蓄30万美元,设立“君(注:替代字,原字为“君”上面加一竹字头)政基金”,资助北京大学等5所高校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实施几年来已取得可喜成果,受到广泛赞誉。
近几年,李政道回国时,居住在北大燕南园内,时常与学生交流,探讨成才和学术发展等问题。他平易近人的态度,睿智深邃的思想和对物理矢志不渝的挚爱无时不在深深影响着年轻的学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