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学者为中国创意产业把脉
|
日期:2006年11月3日 访问:2665 |
|
30多位资深学者为中国创意产业把脉
将无形的“创意”一词和实实在在的有形的“产业”一词结合在一起,造就一个新兴的产业群,开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源,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追溯的历史并不久。而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创意产业”甚至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词语。
在北京论坛2006创意产业分论坛的讨论中,30多位国内外资深学者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来自世界创意产业研究的两大重镇—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园区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顶级专家为中国创意产业把脉。
儒家传统文化阻碍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英国创意产业论坛的召集人之一、曼彻斯特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委员会主席Justin O’Connor尤其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创意产业之间的联系。
“能否将创意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来考虑,怎样在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传统?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多样化的。” Justin O’Connor在他的发言结尾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兴趣。
在自由问答和讨论时间,来自英国的学者以“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为例,阐释东亚国家如何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保持住自己的传统和价值观。对比中国,中国对创意产业的需要和发展很可能会对民主制度和传统文化产生挑战,但是这个现代化、创意产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对儒家文化的思考的过程。
“我所理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分分合合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有利的过程,这种革命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中的高附加值的产业最需要创意。” Justin O’Connor在回答与会学者的提问时,结合中国历史和实际,解释了他所理解的东亚国家没有经过文化动荡而直接进入现代化的特殊的文化和政治现象。
中国创意产业拥有潜在市场?
对于这个问题,与会专家们意见极为一致,肯定了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创意产业大市场,都很是看好中国创意经济的前景。
“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创意产业的大市场,传统的制造业正在向着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转移,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支点。”在10月27日下午的讨论中,曼彻斯特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委员会主席Justin O’Connor在发言中肯定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潜在巨大空间。
他也同时建议说,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将其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相结合,与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相结合,与新的理念相结合,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突破常规,注意寻找创意产业与现代化之间的联系。
加州大学厄尓文分校历史系和电影与媒介研究系教授Mark Poster在发言中肯定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宏观政策对促进创意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十一五计划中提出和倡导各个城市都要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劳动力的培训,建立新的产业链,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这些在宏观上对创意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来自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童兵教授从加快调适中国传媒功能发展当代创意产业的角度描述了他所预测到的中国创意经济的前景。他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而引导休闲消费的大众传媒对发展创意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大众传媒对发展创意产业的时代自觉还是不够的,但同时这也预示着我们有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前几年提出的新闻传媒业的“内容产业”,实际上就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大众传媒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很好的发展,较好地满足后工业社会亿万民众休闲消费需求。
新技术本身可能发展成创意产业?
在28日上午的题为“创意经济和新媒介”的小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纷纷阐述了新科技对中国创意经济的影响。
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杨善华教授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杨伯溆教授分别从“ICT产品的应用和白领的白领化”和“移动电话在社会网络形成中的角色”角度谈了新技术对中国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们一致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既定的关系使得新科技产品对不同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成为导致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并固化阶层的概念。
“WEB2.0所强调的,不是人与内容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她有关网络研究的最新成果。WEB2.0技术近两年来在中国发展很快,尤其是博客网站的大规模兴起,网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体形象越来越凸显。这种新技术更多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意见在网络的传播中很可能影响群体的意见走向,同时它也影响社会阶层的分化,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创意产业正是在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中发展,它往往是突破常规,在冲突中发展,甚至是表现出边缘化和畸形化”。按照Justin O’Connor教授的理解,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动正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对于新技术和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主任Stuart Cunningham教授用一句很简短的话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在战略上我们应当把新技术、新科学和创意产业联系到一起,甚至可以把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创造成一个产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