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昭:呼吁超越国家的文明交汇
|
日期:2006年11月3日 访问:2758 |
|
北大师生对话入江昭:呼吁超越国家的文明交汇
“通过跨国界的思想与文化交流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培育共同的文化体验和认同,超越民族国家利益,建立国际公民社会,实现文明的和谐和共同繁荣。”在北京论坛2006“文明演进:近代东西方的历史经验”分论坛上,著名美籍日裔学者入江昭提出了用文明的视角理解国际关系的新见解。
入江昭曾任美国前历史协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历史系系主任、查尔斯•沃伦美国历史讲座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他在题为“超越国家的文明交汇”中,指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地缘政治重要性下降,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地区联盟兴起,人权、环境等全球问题凸现,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间交流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新国际形势下,继续沿用原有的权力和经济取向理解国际关系显然不够。
他主张:应当增进超越国家的文明交汇,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入江昭教授的观点甫一提出,立即引起了论坛四十余名学者的兴趣。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提出疑问:如何处理既是跨国问题又是国际性的问题。
对此,入江昭教授回答,伴随全球化进程深入,如何分享信息、观念、食物、时尚等跨国联系的日益密切,产生很多不同于国际问题的跨国问题。政府在解决国际问题上往往非常无助,而非政府组织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比如有些跨国公司,致力于解决环境、童工问题,并取得可喜成效。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也就入江昭教授的《文化国际主义和世界秩序》(1997)一书中的观点发问:既然文明间的交流可以避免世界大战,但是为什么在20世纪仍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
入江昭教授回答,各国有其自身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对立冲突引发战争,一战即由此爆发的。20世纪初虽然也有社会精英分子发动的、为避免战争的跨文化交流,“然而这种交流远远不够,不足以避免由国家利益对立引起的战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