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引进人才成为北大加速器
|
日期:2006年8月4日 访问:3395 |
|
海外引进人才成为北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加速器
在北京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
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在成为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的加速器。
1999年,北大响应国家的号召,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计划,认真落实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
。1999年到2005年,北大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共引进海外人
才238名,其中绝大多数都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并取得显著
成就的海归学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长江学者”。
1998年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为提高中国高等
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筹资设立"长江学者奖
励计划"。1998年8月4日,标志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启动的
新闻发布会就在北京大学召开。这项计划出现在“211”工程之
后,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加速中国高
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按照文件的规定
,从1999年起,教育部每年从各个学校的申报人员中,择优批准
100名特聘教授和10名讲座教授(第二期扩大到100名)。正像在
生产领域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样,“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高等教育领域吸引了大批海外英才,他
们和国内培养起来的杰出人才一道为中国高校在新世纪的迅速发
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杨振宁先生称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北大数学学院,目前拥有长江特聘教授10人。他们在几何分
析、3维流形拓扑性质领域的研究走在国际前沿。北大物理学院
,也吸引了7名长江特聘教授。2001年以来,物理学院发表的影
响因子大于2的SCI论文数从2001年的49篇逐年上升到113篇,增
加2.3倍,其中10篇在一级学科的顶尖杂志发表,这个成绩中长
江学者的贡献十分突出。北大化学学院拥有长江特聘教授共12人
。他们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稀土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
学、纳米工程等领域,为北大乃至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注入了鲜
活的力量。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我国化学学科贡献指数
中,我国排名世界第11位,国内科研机构北大排名第一;同时公
布的热点论文鉴赏力指数排名中,我国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科研
机构北大也是第一。上述的情况同样存在于其他院系。
长江学者中的另外一部分是长江讲座教授,他们占到长江学
者的35%,全部从海外招聘,相比而言,具有兼职性质,但每年
在受聘高校工作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这在尊重实际情况的基础
上,保障了持续性的重大学术交流。
在主要由海外引进人才创立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发展经济
学的重要代表约翰.施特劳斯,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
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加里·贝克尔,这些世界公认的经济学
大师纷纷担任讲座教授,这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引进工作本身的促
进是可想而知的。
国家看到了同时从海内外招揽人才的重大意义,以强大的决
心推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规定,长江特聘教授的奖
金为10万人民币,同时享受聘任学校的工资、保险、福利。教育
部还明令要求,各个学校必须为聘任的长江教授,提供配套科研
经费。但是,和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科研机构提供的优厚待遇相
比,这个物质条件仍然十分有限。即便如此,获得长江特聘教授
的资格仍非容易的事。对于长期在海外工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
学者而言,选择中国高校,是需要眼光和勇气的。
一个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优秀的海外学者,即使完全符合
招聘条件的所有规定,他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程序。
每年北大各院系把从海内外招聘人选推荐到学校,学校组织
学术评审委员会(其中外校同领域专家至少达到一半)进行反复
的认真审核,而后学校确定申报人员,向教育部报送设岗方案、
推荐人选材料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然后,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
各校的推荐人和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核。最后,这个审核的结
果还要进行两周的公示,无异议的经批准才能真正签订聘任合同
。
一名长江学者在聘任中,要接受教育部的履职检查。聘任结
束后,北大还要组织全面细致的工作评估,结果报送教育部。严
格的选拔制度和评价机制,确保了招揽人才的质量。
北大的长江学者都认真履行聘任合同规定的义务。北大长江
学者承担了近百门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他们指导着400
多名博士硕士的培养工作,学生论文中有多篇已获得全国优秀博
士论文奖;他们承担了近200项科研任务,其中973、863、攀登
计划项目达37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3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0项,学校学科建设项目61项;在
科研成果方面他们发表的论文905篇,其中为SCI、EI、ISTP(特
邀)收录的698篇,获得专利24项。
在这个奉献者的队伍中,海外招聘的“长江学者”,以扎实
的学术功底,强烈的创新意识,崭新的工作风格,丰富的学术成
果,成为北大教学科研队伍的亮点。
如今,北大每年除了从海外招聘“长江学者”之外,还有更
多的是刚刚取得学位的人才,他们思想新锐,充满朝气,积极进
取,充实着北大教学科研、教学的第一线,不少人已经成为挑大
梁,担大任的骨干。
北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包括‘长江学者’在内的
北大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逐渐走向成熟,在北大推进科研创新,培
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的格局中,海外引进人才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北大将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教育改革,筑巢引凤,
延揽更多的杰出人才,为北大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对于北大这样的国家重点高校而言,延揽海内外杰出人才,
构筑坚实的人才梯队,是在重大科研领域实施突进,在人才培养
方面探索创新的战略举措,必将推动北大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
标更加迅速地迈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