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涵杯”数模竞赛获奖者感言
|
日期:2006年6月12日 访问:3515 |
|
“江泽涵杯”数模竞赛获奖者感言:陆怡纳:用心了,就没有不可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激动也很高兴能代表所有参加这次“江泽涵杯”数模竞赛的同学在这里发言。
站在这里,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感谢和我同组的两个好搭档——石淙寅和吴杰行,我们一起度过了那忙碌而难忘的三天;感谢这次竞赛组委会和所有为这次竞赛的顺利举行默默工作的人,从赛前每个参赛队详细的机位和休息室安排,到比赛中一个个电话提醒每个参赛队及时关注题目的补充说明,从机房到休息室的行走路线,到提交论文的具体步骤,组委会细致的工作着实让每个参赛队员感动;感谢北大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还要感谢所有参赛的朋友们,用热情和智慧成就了一次成功的比赛,也成就了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们三个都是第一次参加“江泽涵杯”数模竞赛,从决定参赛到比赛正式开始不过短短两三周时间,参赛动机很简单,挑战一下自己,让自己多一份经历,多一段回忆。
周五一早看到题目时我们完全没有思路,权衡再三,考虑到编程不是我们的强项,于是我们三个连日K线都不知为何物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开始着手预测股市走向。
第一天基本在查资料,借书,和普及基本经济金融常识中度过了,并在最后确定把主要精力放在股市预测的建模上,并决定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完成股市预测。第二天,我们开始分工,一个从零开始自学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章节,一个开始编程读入数据,并实现算法,另一个则着手回答另几个问题,并开始写论文的初稿。
算法实现的过程并不顺利。忘不了对着得不到预期结果的程序几小时的苦思冥想,最终却发现是一个小小的笔误作祟时的苦笑和释然;忘不了我们发现数据中第一天收盘价和第二天开盘价竟然会不同时的惊讶和面面相觑;忘不了看着第一次得到的夸张预测曲线时的自嘲和无奈;忘不了三个人讨论问题时不时跳出的幽默言语;当然,更忘不了第一次得到合理预测结果时的欣喜和激动。而那已经是第三天中午的事了。然后的工作就是考虑我们能想到的各种对股市走向产生影响的因素,进一步完善模型。
当凌晨两点多,终于拿到打印出来还烫手的论文纸稿时,心中油然而生一份成就感和释然。回想过去的六十几个小时,我想成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们锻炼了分工协作,查找资料,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我们尽力了,这一过程会成为我们的一段宝贵而难忘的人生经历。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参赛队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最后我想说,数模竞赛并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天才们的游戏。亲身经历过就知道,它并不要求多么高深的学术知识,而是综合能力的考验。即使是三个原本不知道股市收盘价和第二天开盘价竟然会不同的人,也能最后完成对股市走向的预测。那么只要用心,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感谢石淙寅、吴杰行,我的两位搭档,感谢竞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感谢所有的参赛队员,并预祝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这次建模比赛的人,并祝这项比赛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