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诚聘长江学者公告
|
日期:2004年8月24日 访问:13623 |
|
北京大学诚聘长江学者公告
根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长江学者项目2004年有关工作的通知》(教人司[2004]160号)的精神,我校决定面向海内外诚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热忱欢迎海内外英才到北大建功立业。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1.理学部
·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
· 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核技术及其应用、天体物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理论化学
· 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动物发育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 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矿物/岩石/矿床学、地球化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貌学与环境演变
· 基础心理学
2.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生物医学工程
· 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
· 计算机应用
3.人文学部
·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 哲学
· 考古学
· 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东方语言文学
4.社会科学学部
· 国际关系(含国际政治、外交学)
· 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1、金融学2、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
· 刑法学、民商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
· 公共政策、政治学、区域经济学
· 社会学
· 图书馆学
5.医学部
· 生理学、病理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微生物学
· 医学信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细胞药理学、外科学泌尿外科
· 麻醉学、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内科学(肾脏病)、口腔临床医学、骨科/运动医学
· 生殖中心、皮肤病与性病学、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核医学、内科学血液病专业、心血管病学
二、应聘条件
特聘教授应聘条件: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2.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自然科学类原则上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原则上50周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3.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应职位;4.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5.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6.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8.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高校工作9个月以上。
讲座教授应聘条件:1.热心为中国服务,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2.在国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3.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4.保证每年能在国内受聘高校一般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三、岗位待遇及招聘办法
1、各岗位招聘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1-2人,聘期3年。
2、特聘教授享受我校同级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同时享受每年10万元人民币的岗位津贴。讲座教授按工作时间享受每月1.5万元人民币的岗位津贴。
3、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三居室住房一套。讲座教授在校期间可安排学术假公寓。
4、学校将协助受聘人员申请各类科学研究基金,并根据通过论证的研究计划提供50-200万元的预研经费。科研工作环境由各设岗院系依据具体工作需要配置。
5、应聘材料:个人书面申请;详细的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简历及成果;同行专家的推荐信(不少于3份)。
申请人填写《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推荐表》或《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候选人推荐表》(网页http://www.cksp.edu.cn下载),推荐表必须由申报软件自动打印生成,不得对其内容做另行改动。附件材料包括:
⑴附件材料目录(须标注页码);
⑵推荐表中列举的所有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的证明复印件;
⑶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以及推荐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
⑷推荐表中列举的SCI、EI、SSCI、CSSCI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原件,须经有关检索机构盖章);
⑸候选人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任职证明;
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
6、本招聘自发布之日起受理申请,直至招聘到合适人选。应聘2004年度的,请于2004年9月10日前与设岗院系联系人联系(见具体岗位介绍)。北京大学校部联系人:戴长亮老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人事部 邮政编码100871 电话:86-10-62754108 传真:86-10-62755366 电子信箱: rsbdcl@pku.edu.cn。
四、具体招聘岗位介绍
1.理学部
基础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基础数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28人,副教授10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学风正,学术气氛浓郁。现有硕士研究生65名,博士生32名。学院另有本科生864人。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自2000年6月起在理科一号楼办公,每位教授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配备了最新的个人电脑,可以上网查阅MathSciNet,北大图书馆数学分馆设在楼内,丰富的藏书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面向海内外诚聘基础数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基础数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张继平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7414 传真:86-10-62751801 电子信箱: jzhang@pku.edu.cn
计算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计算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7名,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本学科在读硕士研究生23名,博士生8名。学院另有本科生864人。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自2000年6月起在理科一号楼办公,每位教授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配备了最新的个人电脑,可以上网查阅MathSciNet,北大图书馆数学分馆设在楼内,丰富的藏书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面向海内外诚聘计算数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计算数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张继平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7414 传真:86-10-62751801 电子信箱: jzhang@pku.edu.c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4名,是全国高校中整体师资队伍最强的单位之一。在概率和统计两个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在理论与应用结合方面非常有特色。目前本学科点在读硕士研究生47名,博士生12名。学院另有本科生864人。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自2000年6月起在理科一号楼办公,每位教授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配备了最新的个人电脑,可以上网查阅MathSciNet,北大图书馆数学分馆设在楼内,丰富的藏书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面向海内外诚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张继平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7414 传真:86-10-62751801 电子信箱: jzhang@pku.edu.cn
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应用数学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应用数学博士点之一,八十年代末被评定为高等学校首批重点学科。本学科研究历史久远、基础深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计算机理论与软件和金融数学等。本学科旣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入系统研究,又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现有院士两人,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7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生41名。学院另有本科生864人。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自2000年6月起在理科一号楼办公,每位教授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配备了最新的个人电脑,可以上网查阅MathSciNet,北大图书馆数学分馆设在楼内,丰富的藏书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面向海内外诚聘应用数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应用数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张继平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7414 传真:86-10-62751801 电子信箱: jzhang@pku.edu.cn
理论物理 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现有教授、副教授约30人,从事理论物理教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等本科生课程及有关的研究生课程等)和粒子物理、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非线性物理、量子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
本岗位要求: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在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中做出有开创性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要求申请人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赵光达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 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61162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ktchao@pku.edu.cn
凝聚态物理 物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本学科重点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介观物理、生物物理、高温超导电性、新型磁性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纳米材料等。
本岗位要求:从事一至两门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主持有关课题的研究,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张酣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4233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hzhang@phy.pku.edu.cn
光学 物理学院 现代光学研究所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人工微结构和介观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要部分。经过"985计划"、"211工程"建设,已配备了多套飞秒激光系统、多种常规激光器及相关检测和测量设备等先进的仪器。成为国内开展新型光功能材料性质研究、飞秒超快超强光物理研究、近场光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本学科有近20名教师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并配备了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目前有4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本岗位要求:讲授光学专业主要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包括光学理论、光谱学、现代光学和激光物理等。承担学校光学学科的建设任务及主持光学理论研究室的工作。承接国家重要研究课题。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龚旗煌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65884 传真:86-10-62756567 电子信箱: qhgong@pku.edu.cn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 物理学院 技术物理系
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是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研究方向包括核理论、放射性核束物理、中高能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离子束材料、核探测技术、中子物理等。
本岗位要求: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承担前沿研究课题、活跃地开展国际合作,在任期内使本学科某些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国际领先地位。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许甫荣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8994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 frxu@pku.edu.cn
核技术及应用 物理学院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核技术及应用学科设有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包括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离子束物理、医学物理和影像工程等研究方向,开展射频超导加速技术、RFQ加速技术、加速器质谱技术、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本岗位要求:讲授一门研究生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主持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该学科某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郭之虞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5495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 zhyguo@pku.edu.cn
天体物理学 物理学院 天文学系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和北京天体物理中心是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基地,是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宇宙学与星系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射电天体物理及气体星云物理、天文技术和方法等。
本岗位要求:讲授讲授一门基础或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主持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该学科某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吴学兵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8635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 wuxb@pku.edu.cn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系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暴雨与旱涝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辐射和遥感、大气湍流和边界层、云物理和大气化学、大气非线性过程等。有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大气辐射测量系统、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和先进激光雷达、自动气象站等。
本岗位要求:讲授一门基础或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主持有关研究课题,并能够成为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任期内使本学科某些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国际领先地位。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谭本馗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64455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bktan@pku.edu.cn
气象学 物理学院 大气科学系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暴雨与旱涝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气候学、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气象等。
本岗位要求:讲授一门基础或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主持有关研究课题,并能够成为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任期内使本学科某些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国际领先地位。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经历。
联系人:谭本馗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64455 传真:86-10-62751615 电子信箱:bktan@pku.edu.cn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创建于1953年,是国家第一批设立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并在1987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重点学科。本学科所在的实验室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建设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现有人员1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长江特聘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 教授9名,副教授4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向:高分子的可控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制备;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特种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器件。
本岗位诚聘在高分子科学研究领域有很深造诣并做出贡献的世界知名学者,其主要职责是独立组建研究组,开展一流研究,主讲一门基础课,把北大高分子学科某些领域的研究提高到国际水平。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
联系人:周其凤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726, 86-10-62757155 传真:86-10-62751708 电子信箱:qfzhou@pku.edu.cn
联系人:陈尔强教授 电话:86-10-62753370 电子信箱:eqchen@pku.edu.cn
无机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无机化学专业是教育部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支持学科,拥有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材料及生物无机化学联合实验室,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实力。无机化学专业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稀土配位化学与分子功能材料、无机固体化学与稀土功能材料、纳米及团簇化学、理论无机化学及分子光谱等,并在相关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和专业学会的奖励。无机化学专业承担着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无机化学课程。无机化学专业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其中院士4人,长江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1人。近年来青年学者成长很快,有一位青年学者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资助。无机化学专业配备有单晶和多晶衍射仪(Nonius Kappa CCD, Bruker D8 Advance and D8 Discover),扫描探针显微系统(SPM),红外、拉曼、UV-Vis光谱仪,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仪,多功能磁性测量系统、无水无氧操作系统等多种仪器设备,同时,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及分析测试中心的通用和专用仪器设备为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无机化学专业从1999年开始设立“长江”特聘教授岗位。本岗位诚聘在稀土配位化学、无机固体化学和材料,以及生物无机化学方面有很深造诣并作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能够讲授无机化学及有关的基础课程和在相关领域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
联系人:严纯华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4179 电子信箱:yan@pku.edu.cn
物理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1名,承担我院物理化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等任务。本学科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长江”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当前主要有结构分子生物学、激光化学、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环境友好催化化学、绿色能源化学、化学信息学、纳米化学、表面与界面化学等科研方向。物理化学学科具有开展上述研究的良好条件,拥有各类大型先进仪器近40台,现有研究生100名左右。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物理化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主干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把有关方向的研究提高到世界水平。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激光化学、超快动力学、电化学和痕微量热学领域的学者。
联系人:吴凯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4005 电子信箱:kaiwu@pku.edu.cn
有机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 年和2001年两次被国家教委评为重点学科,1993设立"生物有机分子工程教委开放实验室"。目前有教授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本研究所在有机化学领域全方位开展工作,方向包括有机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材料化学和物理及理论有机化学。本学科的科研条件正在日益改善。目前拥有200, 300, 400 MHz NMR以及IR, GC-MS, HPLC等大中型分析仪器。过去常成为有机化学研究制约因素的化学试剂问题也在近年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位于北京的多家化学试剂公司可以快速方便地帮助解决国外进口试剂。此外,学院图书室有化学专业的最新期刊,且从各实验室的计算机均可直接联网阅读。有关北大有机化学专业的详情,可以访问:http://www.chem.pku.edu.cn/organic/E_Home.htm。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有机化学长江特聘教授。其主要职责是独立组建研究组,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主讲一门基础课,把北大有机化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提高到国际水平。申请人应具有有机化学的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物理有机化学或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申请者。
联系人:王剑波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邮政编码100871
电话:86-10-62757248 传真:86-10-62751708 电子信箱: wangjb@pku.edu.cn
化学生物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将化学生物学作为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之一。2001年学院成立了化学生物学系,2003年设立化学生物学博士专业,以便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工作平台和组织保障。目前该专业有教师9名,学术小组4个,分别从事化学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生物芯片技术和单个生物分子检测、DNA识别、癌症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具体情况请查阅该系的网页(http://www.chem.pku.edu.cn/huaxueshengwu/)。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具有雄厚的整体和综合实力,是有志于在中华大地上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中青年科学家寻求发展的理想基地之一。最近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也是该实验室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之一。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化学生物学方向“长江”特聘教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特别欢迎具有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相关背景的人选。
联系人:赵新生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 化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系 邮政编码 100871
电 话:86-10-62751727 传真:86-10-62751708 电子信箱:zhaoxs@chem.pku.edu.cn
分析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学科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国家教委评为重点学科,2001年重新评估中再次被评为重点学科。目前有教授6名,均为博士生导师。本研究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化分析,生物电分析化学,分子光谱与生物分析,现代分离科学,能源材料及其分析。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和“八五”重大项目,目前正在承担国家及部委级重点和面上项目20余项。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的研究重点在生物分析方面,同时还兼顾环境、药物及材料分析。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分析化学长江特聘教授。其主要职责是独立组建研究组,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主讲一门基础课,把北大分析化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提高到国际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分析化学或物理化学的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生物分析方面研究背景的申请者。
联系人:邵元华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邮政编码100871
电话:86-10-62759394;传真:86-10-62751708 电子信箱: yhshao@chem.pku.edu.cn
应用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是化学学科面向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窗口。“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是应用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北京大学从1982年开始正式招收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2001年设立了应用化学博士点。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是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应用化学教育小组的牵头单位。本学科主要从事核化学、能源、材料等领域应用性基础研究,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和实验师4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本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条件优良。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应用化学长江教授。其主要职责是独立组建科研小组,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应用性基础研究,并能讲授相关的基础课程,使北大应用化学的某些领域达到国际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多年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且取得过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
联系人:沈兴海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邮政编码100871
电话:86-10-62755915 传真:86-10-62759191 电子信箱: xshen@pku.edu.cn
理论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理论与计算化学已渗透到化学、表面、催化、材料、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解释体系微观机理、验证实验结果及预言新的化学体系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已成为高水平工作的一大特色。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地位越来越高。为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于2002年6月成立了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其宗旨是,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基础性的理论方法及各种实用的计算方法,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对材料、生命化学及药物设计等应用方向的研究,并加强与实验学科的交叉与合作。本研究所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一流的理论化学研究中心、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科研与教学研究基地。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理论化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完成有关研究课题。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已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独立指导研究生且取得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及团队精神。在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异相催化与材料理论设计、电荷与能量转移与输运等领域做出过突出成绩、并有很好发展潜力者将优先考虑。
联系人:刘文剑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6717 传真:86-10-62751708 电子信箱:lwj@chem.pku.edu.cn
细胞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副教授4人及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多人。另有硕士博士联读研究生数十人,博士后研究人员十多人。已逐步形成一个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整体实力较强的教学与科研基地。该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从研究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入手,围绕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重建、病毒与细胞相互关系以及基因打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该专业受到国家"211工程"和“985”项目的重点资助,仪器设备与实验条件优良。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细胞生物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在任期内,把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与某些领域的科研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已有助理教授或更高职称。已经取得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教学经验,能够获得国内或国外的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并领导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联系人:丁明孝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6369 电子信箱:dingmx01@pku.edu.cn
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学院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75人,硕博连读生79人。为全院开设多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实验课。研究方向是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基因调控及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有蛋白质自动测序仪、TOF-TOF蛋白质质谱仪、DNA合成仪及自动测序仪、HPLC、FPLC及同位素扫描成像仪等现代化仪器设备。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生物化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主讲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促进我院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主持国家级重点或重大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每年有科学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参与相关学术活动:促进我院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申请人应具有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已有助理教授或更高级职称,或者已在国外从事较长期的博士后研究,已经有突出的科研成果,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本科教学的经验。
联系人:朱玉贤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193 传真:86-10-62754427 电子信箱:zhyx@water.pku.edu.cn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设立于1993年,该专业的16位教学科研人员人中12人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现有硕博连读研究士生约60名。该专业研究方向为功能基因组学、基因及蛋白质功能、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拥有进行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大型和常规仪器设备,如DNA芯片制作及检测仪、DNA自动测序仪、HPLC、FPLC及同位素扫描成像仪等。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生物技术长江特聘教授。其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能在国内外申请或合作申请重点或重大科研课题,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人应有博士学位,指导或协助指导过博士研究生,具有独立主持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的经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联系人:顾红雅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1847 电子信箱: guhy@lsc.pku.edu.cn
动物发育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03年启动建立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拟设小鼠、果蝇、线虫、斑马鱼等模式动物研究实验室,实行PI管理系统。本学科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5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齐全的大型和常规仪器设备,以及配套的动物繁养设施,为科研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动物发育生物学长江特聘教授。其职责包括讲授遗传学或发育生物学。指导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科研工作,能在国内外申请或合作申请重点或重大科研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遗传学及发育生物学某些领域特别是早期胚胎发育与器官形成机制、基因打靶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及教学的经验,在上述领域中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张博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6185 电子信箱:zhangbo@pkuaa.edu.cn
植物分子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一名), 副教授7名。研究主要方向包括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光合作用与固氮作用、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科受到国家“211工程”等项目的重点资助,实验条件与仪器设备先进。并已逐步形成一个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术团队。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植物分子生物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 在三年任期内,把植物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及教学的经验,并取得过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赵进东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6421 传真:86-10-62751526 电子信箱:jzhao@pku.edu.cn
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方向主要是运用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手段,从分子、细胞、组织等层次阐述生命过程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神经和内分泌调节的信号转导过程、脑的神经信息处理原理、神经生长发育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目前有生理学、生物物理学两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今后将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神经生物学。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长江”特聘教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有在上述有关领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并取得过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求在聘任期内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起有关研究平台,将北京大学在相应领域的研究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能够高质量地讲授至少一门基础课(生理学或神经生物学)和有关研究生课程。
联系人:王世强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5002 电子信箱:waq@pku.edu.cn
微生物及免疫学 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及免疫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病毒与细胞相互关系、 病毒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疫苗及抗病毒新型药物等领域。受到国家“211工程”及985项目等重点资助,实验条件与仪器设备明显改善,并新建了P3实验室。现有教授4名,硕士生9人,博士生11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微生物及免疫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以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为研究重点,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 在三年任期内,把微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及教学的经验,并取得过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邓宏魁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传真: 86-10-62756474 电子信箱: hongkui_deng@pku.edu.cn
构造地质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
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10名、博导9名、副教授10余名、研究方向齐全,整体实力强大,学术气氛浓厚、科研经费充足。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构造地质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力争把构造地质学专业办成国家水平学科。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在构造地质学领域(方向不限)在国际上取得过重要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潘懋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146 传真:86-10-62751159 电子信箱:pmao@geoms.geo.pku.edu.cn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
北京大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是学校传统重点学科。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1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3人。研究范围涵盖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各个方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拥有各种大型和常规的分析仪器设备,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长江讲座教授一名。具体研究方向不限。职责包括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能在国内外申请或合作申请重点或重大科研课题,负责一定量的专业课教学工作。在任期内力争把北京大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方向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及教学的经验,取得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具有较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和协调合作精神
联系人:潘懋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46 传真:86-10-62751159 电子信箱:pmao@geoms.geo.pku.edu.cn
岩石、矿物、矿床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
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专业拥有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中科院院士2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位,副教授6位,讲师2位。具备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如ICP-MS、电子探针、质谱仪、X-射线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等。科研成果显著,经费充足,近五年来的研究项目达到40项,研究经费超过900万元。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长江特聘教授一名。其职责包括讲授一门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科研课题。在任期内力争把北京大学矿物、岩石学的某些方向提高到国际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最好为岩石学、矿物学及有关的岩石地球化学。
联系人:潘懋教授 张立飞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46/4162 传真:86-10-62751159 电子信箱:pmao@geoms.geo.pku.edu.cn lfzhang@geoms.geo.pku.edu.cn
地球化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
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专业,现有教授3名、博士导师3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研究方向包括:实验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与本专业研究方向有关的实验室有二恶因实验室、ICP-MS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电子探针实验室、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室、红外光谱实验室、X射线粉晶实验室等,金刚石压腔高温高压实验室。目前现有在校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104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1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地球化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力争把地球化学专业办成国家水平学科。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并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潘懋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46 传真:86-10-62751159 电子信箱:pmao@geoms.geo.pku.edu.cn
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8人,讲师和工程师4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球电磁学和勘探地球物理学。本学科平均每年招收20名本科生,10名硕士生,8名博士生和2名博士后。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固体地球物理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有关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具有5年以上(获博士学位后)在固体地球物理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且取得过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联系人:陈晓非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3668 传真:86-10-62754294 电子信箱:xfchen@pku.edu.cn
空间物理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和工程师2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气学或空间探测其领域。本学科平均每年招收15名本科生,6名硕士生,4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空间物理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能够将相关研究方向提高到国际水平。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从事过至少5年以上本专业研究工作,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同时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够教授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具备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保证聘期内完成相应的科研教学工作。
联系人:傅绥燕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67194 传真:86-10-62761896 电子信箱:suiyanfu@pku.edu.cn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简称遥感所)成立于1983年,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培训部、高校联合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培训研究院北京大学分院、北京市“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GIS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等挂靠该所。2003年,中国、欧盟成立“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选址北京大学,学校委派遥感所为业务联系单位。2004年2月,北京大学与国家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合作,成立跨院系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办公室设在遥感所。目前,遥感所和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采用系所合一模式管理运行,拥有“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学)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8人),在站博士后18人,硕士生和博士生10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信息科学和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与应用,具备开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领域教学、科研与开发所必备的软硬件条件。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遥感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和教学经验,学术造诣高,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专业方向为地理信息科学或遥感信息科学。
联系人:童庆禧院士 陈秀万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960/1961 传真:86-10-62754855 电子信箱:xwchen@pku.edu.cn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简称遥感所)成立于1983年,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培训部、高校联合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培训研究院北京大学分院、北京市“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GIS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等挂靠该所。2003年,中国、欧盟成立“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选址北京大学,学校委派遥感所为业务联系单位。2004年2月,北京大学与国家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合作,成立跨院系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办公室设在遥感所。目前,遥感所和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采用系所合一模式管理运行,拥有“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学)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8人),在站博士后18人,硕士生和博士生10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信息科学和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与应用,具备开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领域教学、科研与开发所必备的软硬件条件。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摄影测量与遥感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遥感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和教学经验,学术造诣高,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专业方向为遥感信息科学或卫星定位导航。
联系人:童庆禧院士 陈秀万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960/1961 传真:86-10-62754855 电子信箱:xwchen@pku.edu.cn
自然地理学 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讲师4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是国内自然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拥有价值千万元以上的用于环境地球化学、宏观生态学等研究的各类实验设备,现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北京大学的自然地理学科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一。在2003年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地理学科也被评为全国第一。学科整体实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自然地理学专业长江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现代自然地理学方面的本科生课程1~2门,讲授研究生课程和组织学科前沿的专题讨论,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开展自然地理学科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协助建设一流的自然地理学研究实验室;在任期内围绕所研究方向建立起活跃的研究小组,作出具有突出创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专业杂志上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 把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后及5年以上在自然地理学专业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教学经历,业绩显著, 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同等情况下,动物地理学和行为生态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专业方向的学者优先。
联系人:庞岩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71 传真:86-10-62751187 电子信箱: py@urban.pku.edu.cn
人文地理学 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是国内人文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北京大学的人文地理学科在2001年以前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在2001年国家新一轮重点学科评审中又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以显著优势排名第一。在2003年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地理学科也被评为全国第一。学科整体实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现面向海内外诚征人文地理学专业长江特聘教授或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及城市与区域规划方面的本科生课程1~2门,讲授研究生课程和组织学科前沿的专题讨论,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开展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及城市与区域规划方面的前沿研究;协助建设一流的人地系统研究实验室;在任期内围绕所研究方向建立起活跃的研究小组,作出具有突出创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专业杂志上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 把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国外应聘人员应具有助理教授以上职称,具有博士后及5年以上在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教学经历,业绩显著, 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庞岩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71 传真:86-10-62751187 电子信箱: py@urban.pku.edu.cn
地貌学与环境演变 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学科领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较强,是国内地貌学与环境演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拥有相关的各类实验设备,现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北京大学的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学科联合自然地理学科的其他方向,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一。在2003年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地理学科也被评为全国第一。学科整体实力具有明显的优势。
现面向海内外诚征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学科的长江特聘教授或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学科方面的本科生课程1~2门,讲授研究生课程和组织学科前沿的专题讨论,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开展地貌学与全球变化方面的前沿研究;协助建设一流的地貌学与环境演变研究实验室;在任期内围绕所研究方向建立起活跃的研究小组,作出具有突出创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专业杂志上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 把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国外应聘人员应具有助理教授以上职称,具有博士后及5年以上在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教学经历,业绩显著, 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庞岩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71 传真:86-10-62751187 电子信箱: py@urban.pku.edu.cn
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系
北京大学基础心理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研究方向包括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与经济心理学,学科比较齐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为每位教授提供了独立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空间,并有数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其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基础心理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基础心理学某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韩世辉教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9138 传真:86-10-62761081 电子信箱:shan@pku.edu.cn
2.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部
环境科学 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是我国高校中发展环境科学学科最早的学校之一,同时基于北京大学文理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完整,目前的学科专业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涉及环境化学、边界层气象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沙环境、环境生物与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大气污染控制、废水资源化、生命周期分析等学科,建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模拟分室),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环境科学(硕、博、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硕、博:2001)、大气环境(硕士点)、生态学(硕士点)与环境法(硕士点),并于2000年获得“环境科学和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2001年,北京大学的环境科学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排名第一。2002年环境学院成立后,本学科得到进一步加强,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点是大气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系以环境过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控制与技术三个方向为支柱;环境工程系重点在特种废水处理、废物资源化、环境微生物技术和水沙环境。同时在环境与健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环境履约等领域组织学科交叉和融合。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的建设,已配置了逾千万元的实验设备,主要包括: 大气光化学模拟装置(LIF,FTIR)、包括环境风洞的边界层观测设备,综合性的大气监测仪和采样器、各种水-土监测仪和采样设备,以及实验室分析测试设备(GC/MS、HPLC、GC、IC、ICP、紫外荧光分析仪等),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酸沉降、光化学烟雾、大气颗粒物、臭氧层保护、能源与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水沙环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环境与健康、环境工程等方面积极开拓,并逐步取得进展。
现面向海内外诚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长江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要求在环境与健康或大气环境化学或大气环境或水土污染控制或环境经济学或环境管理学方面有很深造诣并作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并要求能讲授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基础课程一至两门,能承担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及主持重大研究课题,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员,协助建设世界一流的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研究实验室,在任期内围绕所研究方向建立起国际上活跃的研究小组,把北京大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前沿地位。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国外应聘人员应具有助理教授以上职称,及5年以上在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有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环境生物技术或环境管理领域的申请者。
联系人:庞岩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71 传真:86-10-62751187 电子信箱: py@urban.pku.edu.cn
环境工程 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中的二级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水沙环境、环境微生物、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工程学科拥有“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在“211工程”和“985计划”的支持下,环境工程学科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液质联机(LC/MS)、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OC/TN测定仪以及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等,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环境工程学科长江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要求申请者在水沙环境、水沙污染控制与水土环境生物修复方面有很深造诣并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并要求能讲授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基础课程一至两门,能承担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建设及主持重大研究课题,协助建设世界一流的环境工程研究实验室,在任期内围绕所研究方向建立起国际上活跃的研究小组,在工程科学和工程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持续领先的地位。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国外应聘人员应具有助理教授以上职称及在环境工程领域5年以上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有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庞岩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
电话:86-10-62751171 传真:86-10-62751187 电子信箱: py@urban.pku.edu.cn
流体力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北京大学流体力学学科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创建于1953年,是国家第一批设立的重点建设学科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的评估中一直被评为重点学科。本学科依托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仪器设备和人员建设上不断开拓创新,引进了国际知名学者陈十一,佘振苏等,学术气氛浓厚。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以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流体力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并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申请人要求在流体力学研究有很深造诣,做出过系统贡献,并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国际国内知名学者。
联系人:佘振苏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传真:86-10-62757944 电子信箱:she@mech.pku.edu.cn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北京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是以钱学森先生归国为契机建立的我国第一个一般力学学科。本学科一贯注重原创性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并结合国防建设和航天工程的需要,探索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主要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领域,这集中体现了把力学与控制相结合的目前一般力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在鲁棒控制和鲁棒分析、力学系统的复杂性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现有院士1名,教授5人,副教授4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一般力学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特别是在任期内把一般力学领域某些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应聘人员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成绩优异的教学经历,取得过创新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王龙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4388 传真: 86-10-62754388 电子信箱:longwang@mech.pku.edu.cn
固体力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北京大学固体力学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长期以来以基础性和原创性为研究特色,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的数学力学基础的高水平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弹、塑性理论、计算固体力学、冲击动力学、实验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材料的力学行为等。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招固体力学长江特聘教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原创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在任期内把固体力学领域某些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
联系人:王建祥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邮编100871
电话:86-10-62757948 传真:86-10-62751812 电子信箱:jxwang@pku.edu.cn
生物医学工程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是北京大学的一个跨学科专业。主要开展有关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复杂性与建模、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诊断与先进仪器、医学信号与医学图象等方面的研究。
现面向海内外招聘生物医学工程“长江”特聘教授1-2名。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至二门专业基础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前沿课题、活跃地开展国际合作,在任期内使本学科某些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国际领先地位。
联系人:方竞教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邮编100871
电话:86-10-62754241 传真:86-10-62751812 电子信箱:jfang@pku.edu.cn
无线电物理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无线电物理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量子信息和测量”重点实验室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多年来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该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名,目前正努力跟踪和开拓新型原子钟,原子喷泉、激光冷却、超冷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和原子激光,激光频标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并拥有与该研究领域相应的实验设备条件。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无线电物理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本科生或研究生基础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任期内能够在无线电物理学科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能够主持北京大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和原子激光的实验研究,以加速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多年,并取得过显著的研究成果。
联系人:陈徐宗教授 闫援平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 话:86-10-62754094或86-10-62755617 传真:86-10-62759444 电子信箱:xzch@ele.pku.edu.cn yanyp@pku.edu.cn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主要包含北京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子学系卫星与无线通信研究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40余人。1997年实验室完成国内第一套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波分复用通信系统工程:广州-深圳国家一级光纤通信干线的“4×2.488Gbit/s, 154km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如40Gb/s误码分析仪,带光口的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光突发交换(时空标记交换)、自动交换光网络,GMPLS,大容量长距离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N×40Gbit/s),光子器件和光信号处理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卫星与无线通信研究室,多年来从事CDMA卫星与无线通信。早期主要进行了CDMA的体制研究、试验设备研制以及卫星通信网络试验研究等。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课题“CDMA-PCN体制和关键技术及实验系统的研究”, “CDMA无线接入与选址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无线用户环路技术和设备”。目前,承担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OFDM通信体制、软件无线电、以及VSAT卫星通信网的研制任务。研究室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无线与卫星通信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无线网络规划;卫星通信、空间光通信;信号处理、抗干扰、软件无线电、等研究领域。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本科生或研究生基础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任期内能够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能够启动实验室创新项目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光纤通信”或“卫星与无线通信”相关研究工作多年,并取得过显著、公认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北京大学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联系人:徐安士教授 闫援平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 话:86-10-62762822或86-10-62755617 传真:86-10-62759444 电子信箱:xas@ele.pku.edu.cn yanyp@pku.edu.cn
物理电子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是纳米器件物理及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纳米中心的协作实验室和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员14人,其中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1人,教授5人。每年招收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30多名。主要研究方向为与纳米材料及器件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纳米光电功能器件与材料,薄膜电子学等。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纳米电子学理论、纳米电子、光电子器及所用材料方向的长江特聘教授。应聘者应在上述研究方向中理论、器件、材料之一有较好研究基础。岗位责任包括:至少每年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一门课程,在任期内在相关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联系人:彭练矛教授 闫援平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 话:86-10-62762764或86-10-62755617 传真:86-10-62759444 电子信箱:plm@ele.pku.edu.cn yanyp@pku.edu.cn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机构,也是国家批准在北京大学建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7人,其中:院士1人,博导6人,长江学者1人,副高级职称12人,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听觉,语音处理与说话人识别,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的神经计算模型,智能人机交互与机器人,虚拟现实。实验室学风正,学术气氛浓郁,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信号与信息处理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研究生基础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将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使北京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研究工作多年。取得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查红彬教授 闫援平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 话:86-10-62755793或86-10-62755617 传真:86-10-62759444 电子信箱:zha@cis.pku.edu.cn yanyp@pku.edu.cn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是第一批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予权的三个单位之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其整体实力在国内处于学术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该系设有“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Intel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大学-Bell Lab联合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现有教授、研究员2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5人,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2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5,硕士研究生181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责任包括:至少每年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一门课程,任期内在相关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领先的科研成果,能够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联系人:梅宏教授 李晓明教授 闫援平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 话:86-10-62753048或86-10-62756589或86-10-62755617 传真:86-10-62759444
电子信箱:meih@pku.edu.cn lxm@pku.edu.cn yanyp@pku.edu.cn
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其所依托的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是国家从事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集成电路,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单位之一。现有教授18名,副教授22名。自八十年代以来,该所一直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国家电子预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成果显著。现有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新工艺新器件新结构国家级专项实验室和北京市软件固化高科技重点实验室等三个重点实验室。其中拥有微电子工艺实验室面积为900m2,百级超净实验室60m2,十级超净实验室40m2,先进的工艺加工及检测设备80余台套,可加工微电子机械系统,CMOS集成电路、超高速硅双极集成电路、SOI/CMOS集成电路和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等。另外还有300m2CAE实验室一个,拥有十余台工作站和最新相关软件,可进行工艺、器件、电路模拟,电路设计、逻辑综合及版图设计等工作。良好的硬件环境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微电子所现有学生150人,其中硕士生36人,博士生24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主持有关研究课题,讲授有关微电子学与固态电子学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领先的科研成果,能够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联系人:张兴教授 闫援平老师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话:86-10-62759833或86-10-62755617 传真:86-10-62759444 电子信箱:zhangx@ime.pku.edu.cn yanyp@pku.edu.cn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是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学术气氛浓郁,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并与国内外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开发为主导的综合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为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王选教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所在继承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的基础上,正致力于网络传播、内容管理、图形图像、电子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列为研究所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研究所内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将重点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计算机应用特聘教授。岗位责任包括: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一门课程,任期内在相关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领先的科研成果,能够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联系人:叶志远老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邮政编码 1000871
电话:86-10-82529988-5275 传真:86-10-82529207 电子信箱:yezhiyuan@icst.pku.edu.cn
3.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一个系。目前,拥有3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和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中国语言文学长江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或具有学科研究前沿水平的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某些学科方向的研究水平提高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领先的科研成果,有学界公认的学术地位。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李小凡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4424 电子信箱: lixiaof@pku.edu.cn
中国古代史 历史学系
北大历史学系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建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科系。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等6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从1988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系还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教授30人,副教授23人,讲师10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中国古代史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平均每年主持一门本科生课程,两门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生;3年内组织学术团队申请国家或教育部研究课题,并为取得世界水平的学术成果奠定基础。申请人应在中国断代史或专题史方面造诣高深,专著和论文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胜任本科基础课并有资格指导博士研究生。
联系人:牛大勇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5163 传真:86-10-62754679 电子信箱: ndy@pku.edu.cn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学系
北大历史学系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建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科系。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等6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从1988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系还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教授30人,副教授23人,讲师10人。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中国近现代史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平均每年主持一门本科生课程,两门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生;3年内组织学术团队申请国家或教育部研究课题,并为取得世界水平的学术成果奠定基础。申请人应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造诣高深,专著和论文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胜任本科基础课并有资格指导博士研究生。
联系人:牛大勇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5163 传真:86-10-62754679 电子信箱: ndy@pku.edu.cn
世界史 历史学系
北大历史学系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建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科系。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等6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从1988年以来一直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系还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教授30人,副教授23人,讲师10人。
现面向海外诚聘世界史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平均每年在北京大学讲课和从事研究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指导博士生;3年内组织学术团队申请国家或教育部研究课题,并为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成果奠定基础。申请人应具有正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能用外语授课和发表论著。在世界主要大国史或区域史或专题史方面造诣高深,专著和论文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联系人:牛大勇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5163 传真:86-10-62754679 电子信箱: ndy@pku.edu.cn
哲学 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4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现有教授29人,副教授31人。北京大学哲学系现有八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由教育部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中心进行的哲学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排名第一。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哲学长江特聘教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在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一个二级学科有专门研究,对其他学科亦有相关研究。现为国内著名大学教授或国外大学副教授以上,出版有学术影响的中文和外文论著,并能用中文和英文授课。
联系人:赵敦华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哲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5331 传真:86-10-62751671 电子信箱: zhaodh@phil.pku.edu.cn
考古学 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的考古专业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学院现设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和文物保存科学技术系两个系,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旧石器时代考古等十多个研究方向。此外,学院还设有: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陶瓷考古研究所、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依托考古文博学院的“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有教学科研人员教授13名(另有退休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有博士学位者19人,另有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多名,并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亨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学者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处于领先水平。
现面向海外诚聘考古学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每年在校讲课不少于3个月,系统讲授世界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能够开展国际合作,并在任期内完成该课程讲义的编写。申请者应对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有专门的研究,具有独立研究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取得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
联系人:刘绪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7451 传真:86-10-62751667 电子信箱: yb@pku.edu.cn
英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涵盖英语文学、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化批评、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英语语言学、翻译研究、美国研究等方向。现有教授21名,博士生导师15名,在读博士30名,硕士84名,并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坚持人文教育理念,强调对西方思想、文学、语言学和文化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有较经常的专业交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英语语言文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参与并指导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讲授2~3门能够体现国外较新研究动态的专业课程,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主持有利于学科发展或扩展的课题计划。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教龄不少于5年,在英语文学或批评理论方面有长期的研究经历和较深的造诣,并在国内外发表过具有一定影响的著作,为同领域学者熟知。
联系人:邹月梅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572 传真:86-10-62765009 电子信箱: wyrs@pku.edu.cn
印度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回国后,正式建立这一学科。其后金克木先生亦加入本学科。学科在五十年代曾有很大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内则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本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早批准建立的硕士和博士点。1988和2002年两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包括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三个教研室,并正筹备建立一个佛教语言文献与贝叶经研究室。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方向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与文学、印度古代宗教与哲学、印地语与印地语文学、乌尔都语与乌尔都语文学、中印文化交流史、佛教语言与文献、印度教与印度教宗教文学、伊斯兰宗教与伊斯兰文学、印度近现代文学等。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印度语言文学长江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出版或发表过质量较高的学术著作,学术研究上取得过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同时使用汉语与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讲授本专业前沿性课程。
联系人:邹月梅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572 传真:86-10-62765009 电子信箱: wyrs@pku.edu.cn
东方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在2000年批准设置的全国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在东方文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整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东方文学学科目前包括印度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和亚非语言文学四个博士点和四个硕士点。中心目前有古代文学与文献、文艺理论、近现代文学、文化及综合研究四个研究室。研究范围包括自西亚北非始至亚洲日本为止广大地域内数十个东方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问题。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东方语言文学长江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出版或发表过质量较高的学术著作,学术研究上取得过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同时使用汉语与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讲授东方语言与文学前沿性课程。
联系人:邹月梅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572 传真:86-10-62765009 电子信箱: wyrs@pku.edu.cn
4.社会科学学部
国际关系(含国际政治、外交学)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高校中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关系学院,多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学院现有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3个本科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等7个硕士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4个博士专业,其中国际政治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全国重点学科;有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 13人,副教授 27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 2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9 人;各级学生近千人,其中外国留学生170人。自2004年秋季学期起,我院独自筹建的国际关系学院大楼将正式启用,每个教员都配有自己的研究室、电脑、宽带网络、卫星电视,学院资料室也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读者。
现面向海外诚聘国际关系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保证每年在我院工作3个月以上,为本科生讲授1-2门专业课,指导研究生与青年教师,于任期内在本专业有关课题的研究上取得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成果。申请人应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以上职位,在国际上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领域中具有重大影响。
联系人:许振洲教授 贾庆国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30 86-10-62751631 传真:86-10-62751639 电子信箱: xuzz@pku.edu.cn jiaqg@pku.edu.cn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中期、终期评比中均排名第一。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曾在该学科工作,近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人才,完成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着国家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研究项目。现有教授5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3人。政治经济学专业设有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政治经济学长江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转轨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岗位责任包括讲授一门基础或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政治经济学专业某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取得过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专业为政治经济学。
联系人:张小强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461 传真:86-10-62751460 电子信箱: yongjian@pku.edu.cn
财政学 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财政学是近年来新成立的学科。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全部为博士学位获得者。该学科虽然只有4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但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上卓有成效,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教学科研队伍正在加快形成中,经济学院已将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核心。该学科已经完成和正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共收支体制的转型,产生了大量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系列急于解决的课题,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
现面向海外诚聘财政学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责任包括讲授一门基础或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财政学专业某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担任副教授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取得过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且保证每年在我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专业为财政学。
联系人:张小强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461 传真:86-10-62751460 电子信箱: yongjian@pku.edu.cn
金融学 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金融学(包括保险学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经济学院现有金融学教授5名,副教授7人,还有一批著名国内外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本学科与国外著名大学及其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和正承担着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本学科设有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面向海外诚聘金融学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责任包括讲授一门基础或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金融学专业某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担任副教授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取得过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且保证每年在我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专业为金融学。
联系人:张小强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461 传真:86-10-62751460 电子信箱: yongjian@pku.edu.cn
金融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经济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4人,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比较齐全的研究方向。整体学术实力强,具备良好的学术氛围。现有硕士研究生70名,博士生25名。中心另有双学位本科生1893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自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朗润园致福轩办公,2001年办公场所扩建,万众苑落成。中心办公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建有图书馆和电脑实验室。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经济学家及国际国内学者来中心讲学及访问,注重加强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交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金融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金融学课程,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金融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国际一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和丰富教学、研究经验,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最好是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期权定价模型方面。
联系人:李玲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6263 传真:86-10-62751474 电子信箱: lingli@ccer.pku.edu.cn
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是国内最先开展人口学研究与教学的高校研究机构之一,是首批获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重点人口机构之一,是一个以研究工作为主,同时承担教学任务的科研与教学机构,对主要研究生课程实施全英语教学。1991年初,人口研究所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生育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中国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程”首席科学家单位。2001年成立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首席科学家单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全所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10人,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全部获有博士学位,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生14名。同时,人口所拥有人口学国家核心期刊《市场与人口分析》杂志(双月刊)。
现面向海外诚聘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专业方向为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交叉科学研究领域。
联系人:王德利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974 传真:86-10-62751976 电子信箱: rkyjs@pku.edu.cn
应用经济学 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包括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区域经济学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国民经济学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涉及光华管理学院的应用经济系、金融系、商用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卫生经济与管理系和其它系的教学与研究力量。同时,北京大学的一些兄弟院系也有应用经济系专业。目前,光华管理学院该学科有专职教师42名,其中教授20名,获博士学位的35名,有18名从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学院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形成了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的风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自1997年7月起有专用的教学科研大楼,现在第二个教学科研大楼正在动工,具有比较先进的网络设备和图书资料条件。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应用经济学长江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三年任期内把应用经济某些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不限。
联系人:王其文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6258 86-10-62754846 传真:86-10-62751470 电子信箱: wqw@gsm.pku.edu.cn
工商管理学 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管理学的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有企业管理与会计学两个博士点。该学科涉及光华管理学院的战略管理系、组织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和其它系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力量。目前,光华管理学院该学科有专职教师54名,其中教授17名,获博士学位的51名,有19名从海外获得博士学位。与该学科相关的MBA、EMBA教育在最近10来年健康发展,会计学专业硕士正在启动,学术型的硕士和博士项目水平不断提高,还设立了英文授课的国际博士(IPHD)项目。学院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形成了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的风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自1997年7月起有专用的教学科研大楼,现在第二个教学科研大楼正在动工,具有比较先进的网络设备和图书资料条件。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工商管理长江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三年任期内把工商管理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不限。
联系人:王其文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6258 86-10-62754846 传真:86-10-62751470 电子信箱: wqw@gsm.pku.edu.cn
刑法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刑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刑法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刑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民商法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民商法学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较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民商法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内外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民商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力争使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法理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外诚聘法理学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法理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岗位上工作3个月以上。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宪法与行政法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宪法与行政法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宪法与行政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经济法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经济法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经济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私法) 法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国际法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国际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诉讼法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诉讼法学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较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诉讼法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诉讼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知识产权法学 法学院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较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研楼将于2005年3月启用,届时每位教授将拥有自己独用的办公室,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法律图书馆藏书丰富,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知识产权法学长江讲座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发表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法学科的整体竞争力。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受聘岗位上工作3个月以上。
联系人:朴文丹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92 传真:86-10-62756542 电子信箱: piaowd@pku.edu.cn
公共政策 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是我国首家政府管理学院,现有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6人,兼职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我院现有学科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3个一级学科,具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区域经济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区域经济学3个博士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学、区域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共5个硕士点。具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政策、城市管理3个本科专业。依托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的国家政治学研究基地,为国内高校政治学唯一的国家教育部政治学科研究基地。包含我院行政管理专业在内的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多年来,我院承担了各种国家重点课题,包括国家“985”、“211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并出版了大量的科研专著,成果丰硕。将于2004年下半年交付使用的政府管理学院大楼将进一步提高我院综合实力,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公共政策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从事公共决策模拟研究,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基础科研,并能开设一至两门基础课程,在任期内使我院公共政策专业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背景,通晓公共政策的最新前沿成果,具有公共政策、决策模拟方向研究的经历或发表过相关领域的成果。
联系人:陈庆云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45 86-10-62767095 传真:86-10-62756461 电子信箱: cqy@pku.edu.cn
政治学 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是我国首家政府管理学院,现有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6人,兼职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我院现有学科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3个一级学科,具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区域经济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区域经济学3个博士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学、区域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共5个硕士点。具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政策、城市管理3个本科专业。在这其中,政治学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的国家政治学研究基地,为国内高校政治学唯一的国家教育部政治学科研究基地。多年来,我院承担了各种国家重点课题,包括国家“985”、“211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并出版了大量的科研专著,成果丰硕。将于2004年下半年交付使用的政府管理学院大楼将进一步提高我院综合实力,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政治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开设一至两门基础课程,提供系统的政治学实证、量化方法训练,申请和主持相关研究项目,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实践,在国内和国际推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有良好的政治学与社会调查方法论和量化分析的训练背景,熟悉最新前沿成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主持大型科研项目的经历,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联系人:沈明明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45 86-10-62767095 传真:86-10-62756461 电子信箱: shenmm@rcccpku.org
区域经济学 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是中国区域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的挂靠单位。自1990年代初我校学者领导成立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代以来,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坚持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与管理学相结合以及在解决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重大问题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的方向和路线,并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和中国区域经济学(区域科学)与世界区域经济学(区域科学)交流中心的地位。目前,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包括城市与区域经济理论、城市与区域模拟、城市与区域发展政策及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拥有城市与区域管理本科专业、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承担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部委、省市重大委托或招标项目数项,多项重要成果为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决策所采纳,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重大转折中发挥着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区域经济学(区域科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讲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或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一至两门,能承担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科学的学科建设及主持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员,协助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与区域模拟实验室,协助提升中国区域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国际地位,在任期内围绕所研究方向建立起国际上活跃的研究小组,把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科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前沿地位。申请人应具备经济学博士学位及5年以上在区域经济学和区域科学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历,有教学经验,在区域经济学(区域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过杰出成果。
联系人:杨开忠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82529538 传真:86-10-62756461 电子信箱: ykz@pku.edu.cn
社会学 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社会学科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最早设立的社会学系之一,1982年正式建系,1985年成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1988年设立全国文科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现为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学风严谨,在队伍规模、整体研究实力、科研成果等方面在大陆高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有在校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另有本科生170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2000年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打通并统一安排教学与科研之后,教学力量和科研工作都得到显著加强,原系、所图书资料室整合为北大图书馆社会学分馆,丰富的藏书和建设中的“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网站为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社会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完成有关研究课题。目标是在任期内把北京大学社会学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的丰富经验,取得过优异的科研成果。具体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马戎教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1675 传真:86-10-62751677 电子信箱: marong@pku.edu.cn
图书馆学 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5人,研究方向比较齐全,整体实力强,学风正,学术气氛浓郁。现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有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图书馆学科自1947年创建以来,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如王重民、刘国钧等人,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有较好的办公条件、电子实验室,图书资料齐备。
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图书馆学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职责包括讲授一门基础课、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完成有关研究课题。在三年任期内把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领先地位。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学经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专业方向无限制。
联系人:王余光教授 薛美华老师 通讯地址: 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邮编 100871
电话:86-10-62756907 86-10-62751683 传真:86-10-62751681 电子信箱: wyg@pku.edu.cn
5.医学部
生理学
从事心血管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研究。
病理学
以分子病理学为主, 重点研究肿瘤细胞恶性演进及侵袭的分子调节机制、转移潜能及预后分子标记物的筛选判断、肿瘤细胞恶性演进的跨膜信号传导机制及肿瘤恶性表型的阻断和逆转。同时我们对传染病学分子病理和高水平的诊断病理人才也很感兴趣。
神经生物学
从事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
免疫学
从事淋巴细胞发育及抗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
医学遗传学
从事医学遗传学的研究,特别是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并能推动本校乃至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微生物学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HIV病毒的感染机理,以及爱滋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途径。
医学信息学
对现代化数据库、模拟疾病、电子病历及医学决策系统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能推动我校乃至中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
药理学
从事分子药理学方面的研究。
病理生理学
从事代谢综合症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药物化学
以系统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为基础、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为出发点、计算机为辅助手段, 以肿瘤和心血管病等重大疾病为目标, 进行合理新药设计, 寻找和发展药物先导结构。要求背景:1)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 2)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化学 3)新药研究
细胞药理学
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作用机理。以细胞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高内涵药物筛选方法,从多靶点、多通道的细胞整体反应出发,发现和研究新药。
外科学泌尿外科
寻求与克隆膀胱癌相关基因, 探索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理。
麻醉学
以先进的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研究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的受体作用机制以及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复苏、保护的机制。
妇产科学
开展胎儿宫内诊断、治疗及相关基础的研究。对胎儿先天遗传疾病与代谢疾病进行宫内诊断,开展溶血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建立完善的遗传流行病学基地用于研究慢性疾病病因,将分子流行病学与遗传流行病学相结合,探索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特点与人群发病的控制方法。
内科学肾脏病学
利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方法开展肾小球疾病和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疾病慢性化机理研究,重点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与相关基因调控等方面探讨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研究肾脏硬化性病变的相关基因,进一步分离纯化有关致病抗原,建立更为敏感的临床检测手段,探讨有关变化与肾脏疾病临床过程的关系以及中西医药物的影响。
口腔临床医学
口腔颌面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口腔颌面组织缺损和畸形的外科矫治,龋齿、牙周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牙颌畸形矫治和病因学研究,口腔医学影象学,计算机辅助机器人全口义齿排牙系统的研究。
骨科/运动医学
从事骨生理基础研究:包括(1)骨组织生理学,例如,骨重建过程中成骨细胞的耦连。(2)破骨细胞的功能与其抑制剂的关系。(3)骨与软膏组织工程学的研究。(4)骨愈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骨折的基因治疗。
生殖中心
从事胚胎细胞及其相关的干细胞研究,包括(1)开展国际水平的干细胞培养与诱导分化及其产业化趋势研究;(2)未成熟卵体外成熟的条件优化;(3)胚胎着床机理与提高IVF妊娠率的研究;(4)胚胎早期发育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
皮肤病与性病学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大泡病的发病机制;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真菌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
以先进的电生理手段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
核医学
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即分子核医学,探索受体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等疾患诊治的分子影象核医学的新技术、新疗法.
内科学血液病专业
白血病诊断治疗的新方法研究。
心血管病学
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的研究。
联系人:戴清老师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政编码 100083
电话:86-10-82801246 86-13901397584 电子信箱:qing-d@263.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