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与欧洲议会议员瓦提尼北大对话
|
日期:2005年11月17日 访问:3098 |
|
北京论坛北大专场
杜维明与瓦提尼演绎
走向对话的文明
11月16日下午,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学者杜维明与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欧洲议会议员瓦提尼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展开主题为“走向对话的时代:同、异、和”的哲学对话.
两年前,杜维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汉城举办的会议上结识瓦提尼。尽管杜维明研究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瓦提尼主张后现代主义哲学,但二位一聊如故,思想十分默契,于是杜维明有了与他进行深入对话的意愿。此次北京论坛上二位能够进行精彩交流,就是杜先生积极促成的。
对话首先从瓦提尼开始。他说,在西方,柏拉图哲学长期影响着人们对本原、统一性、认识论等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哲学正经历着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过渡,它更强调差异、非确定性、无中心主义,力求突破现代哲学宏大叙事的形而上学体系,在新的时代精神中寻求差异与同一的契合。
杜维明进行了回应,本次对话的三个关键词“同、异、和”取自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认为,“和”的对立面不是同,而是异,同是没有差异性的,“和”以“异”为前提,意指在尊重差异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统一。
在场的听众还向两位哲学家提问,问题包括如何看待当代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疏离、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基础何在、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的难点等,杜维明和瓦提尼均从各自学术和文化的角度予以详细解答。
对话结束后,杜维明接受了北大新闻网记者的专访。他说,今天的对话很成功,不仅表现在他和瓦提尼之间的交流,还包括与台下听众的互动。他称赞北大学生提问的水平很高,回应也很顺畅。他表示,今天的对话给了他更多的信心,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为庆祝建校一百周年,将组织大型的学术讨论会,邀请他和瓦提尼作主题发言,今天两人在北京论坛上的愉快合作,预示了不久后的仙台之行会同样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