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北大演讲 直言股市现状及出路
|
日期:2005年11月8日 访问:3166 |
|
成思危北大演讲 直言股市现状及出路
11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与发展”的学术演讲,吸引了数百位师生,场下座无虚席。
成思危教授早年从事化工系统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后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且成就颇丰,所作《诊断与治疗》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多年来他为建立起支撑中国风险投资的信息系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编写《中国风险投资年鉴》和相关杂志等,被人尊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摄影:宣杨燕
成思危此番便是以学者身份到北大演讲,他以本月一日国务院批转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背景,具体分析了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及扭转其持续低迷状况的对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赢得满堂喝彩。
成思危首先明确了演讲主旨——切实防止股市过度投机。他说,任何一个股市都存在投机行为,衡量某个资本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投值和投机行为之间是否保持动态平衡。当前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实际上是十多年来投机过度、投资不足之间矛盾的大爆发。股市缩水令许多公众投资者蒙受损失,但换个视角看,这恰是大力整顿资本市场、抑制过度投机的好时机,应当通过立法规范投资者行为,使股市不再成为少数人疯狂投机、牟取暴利的场所。
接着,他从分析问题入手,把我国股市在制度设计层面存在的三大问题形象地概括为“融资(圈钱)市”、“半流通市”、“单边市”。“融资(圈钱)市”指只重视股市的融资功能,忽视其投资功能;“半流通市”指目前占总股本2/3的国有股、法人股不允许流通,导致广大公众投资者总体上难以获得合理回报;“单边市”指目前有关法规只允许进行现货交易,不准融资融券,禁止买空卖空行为,削弱了市场活力,导致“做多”投机氛围浓厚,难以消除投资者的系统性风险。
认清问题很重要,但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针对中国股市存在的三大制度性问题,成思危态度鲜明地提出,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是股市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保护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他分析说,目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有1300多家,其中仅有约400家真正具有投资价值,能够实现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券利率(红利+企业增值)回报。大量垃圾股充斥市场,必然使市场失去活力,陷于疲软。股市低迷,正是淘汰没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的好时机,要发挥股市扶优汰劣、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既有利于提高股市整体素质,又可以为业绩真正优良的企业腾出上市空间。针对个股而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促使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防止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市场准入、运行过程和退出机制的干预;努力解决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和“一股独大”等问题。
成思危还指出,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明确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找准市场监管的重点、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监管手段,譬如,在股权分制改革中可以只针对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进行操作。
关于贯彻和实施新《证券法》,成思危认为,新法为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法律空间,表现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现货交易、融资融券、国企炒股和银行资金上市这五个方面。他特别强调,实现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他将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
演讲结束后,成思危还就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本土风险投资出路、资本市场开放及立法、证券公司发展前景等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由于提问者众多,演讲被延长到十二点十分才结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