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哪里 难在何处:专家对话民营企业创新
|
日期:2005年11月8日 访问:3117 |
|
新在哪里 难在何处:专家对话民营企业创新
在11月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专家们就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何为创新?
主持人单忠东的“绣球”先抛给了海闻教授。学院派的海闻教授自然是从理论的角度予以阐释:“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它们的目的都是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又分绝对创新和相对创新。我国现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所以主要还是相对创新,一是制度上的接轨,要和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制度接轨,二是技术升级。”
“创造新的价值就叫创新。”作为高科技企业领军人的冯军是字斟句酌,他通过自己产品的例子说明在已比较成熟的领域且自身研发能力不够时,主要是引进技术,但在新的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还是要尽量争取原创,申请专利。“1+1=11”——这是他所认可的“组合创新”,原本不同方向的两种技术,联合起来,就可能发生奇迹——增值空间大且现实。如数字水印技术+数码相机便是一个崭新的市场,可提供版权保护,他的创新雄心就是——要让日本人都用上打着“爱国者”标志的中国创新的数码相机。
“能赚钱就是创新。”长期站在市场浪尖上的李书福则更加现实。他强调创新要有毅力,要有眼光,如果现在还在考虑要不要长期投资于创新,那么这个企业就太幼稚,如何走向国际?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经济利益在前方激励。
难在何处?
我国民营企业创新成功率极低,且民企创新积极性往往得不到应有结果,这是为什么?魏杰教授提出这样的疑问,揭示了民营企业创新难的问题。
他指出,这一方面是社会创新基础太薄,民营企业本身创新热情高,但当今中国社会却缺乏非常发达的融资体系支持,缺乏非常发达的技术创新体系,缺乏非常发达的贸易体系,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创新成了无根之浮萍。
另一方面,企业创新靠的是什么?他曾遇到一名外国人,指着一本《三十六计与中国企业创新》的书对他说:“三十六计不都是启蒙拐骗吗?在现在讲诚信的社会,三十六计怎么还能用?”或许这一方面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致,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困惑,究竟是诚信为基础,还是瞒天过海去使美人计有用?这或许也是企业困惑的一个原因吧,也是其创新抉择难之处。
“难就难在要有毅力。”李书福这样说道,从描红——学习人家,再到造句,写短文开始,一点一点最后才能写长篇巨著,创新也是这样一个长期需要大量投入的过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