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德论坛在北大举行
|
日期:2005年9月8日 访问:2869 |
|
智慧与发展彰显专业伦理精神 北京师德论坛在北大举行
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应该加上“智慧与发展”,教书育人不光要讲求奉献,还应该运用智慧和技巧。新时期的师德教育应该让每个教师明白,提倡师德不是一个悲壮的事情,而是充满着快乐和喜悦,并且能够谋求发展。
9月6日下午,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会共同举办的“北京师德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市总工会主席侯小丽,市教委委员孙善学,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分党组成员何力克,市教育工会主席张青山等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市高校和普教系统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共二百人参加了论坛。
中央文史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
论坛围绕师德建设的现状、师德在青少年和大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师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讨。中央文史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康克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张思明等七位同志做了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张思明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占安在题为《从师德角度看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位老师都有育人的职责。他结合自己的专业教育实践告诉大家,不要以为思想道德教育是党团组织的事情,在专业技术教育中,也有政治这根线,因为专业技术教育处在时代的最前列,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占安
北京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张红的发言引起了在场老师和同学的共鸣。她说,长久以来,一提到师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奉献,而在传统观念中,奉献跟牺牲划上了等号。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师德的内涵也面临巨大的变化。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应该加上“智慧与发展”,教书育人不光要讲求奉献,还应该运用智慧和技巧。新时期的师德教育应该让每个教师明白,提倡师德不是一个悲壮的事情,而是充满快乐和喜悦,并且能够谋求发展的。
朱善璐书记在为本次论坛做总结发言时,充分肯定了七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所带给教育战线工作者的启示作用。他一再强调师德建设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师德教育是教育战线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从思想上有高度认识,从机制上有制度保障,从发展上有职业的培训,从宣传上有良好的社会氛围。他还重点强调对于师德建设要加大投入、落到实处,他十分赞同论坛发言中由欧阳中石先生提出的要将师徳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的提议,表示将会建立课题、加强研究。
最后,主办方借此次论坛向全市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朱善璐书记一行还前往校工会看望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等七位劳模代表,对他们表示节日的慰问,并与他们亲切会谈,听取了劳模代表们对师德、对教书育人的想法和体会。朱书记鼓励北大的教师们继续站在师德的潮头,发挥北大在教育战线的旗帜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