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马大定理终结者怀尔斯教授将访问北大
|
日期:2005年8月31日 访问:3014 |
|
费马大定理终结者 世界唯一菲尔茨奖特别奖获得者将访问北大
费马大定理终结者,世界唯一菲尔茨奖特别奖获得者,沃尔夫奖和邵逸夫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安德鲁•怀尔斯,将于2005年8月28日至9月1日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访问。怀尔斯对北京大学的访问是他第一次到访亚洲。
在华期间他将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们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两场重要演讲:一场为公众报告,2005年8月30日下午4:00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另一场为专题学术报告,2005年8月31日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报告会具体事宜,请注意北京大学校园网通知。)
2005年度邵逸夫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安德鲁•怀尔斯,以表彰他为最终解决费马大定理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此前,著名美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曾于2003年获此殊荣。
大家熟知的勾股定理常有整数解,如勾三股四弦五。然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费马(1601-1665)在他读过的《算术》一书的空白处写到: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四次幂写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所总的来说,不可能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样次幂的和。他还称自己已有一个对此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这是一个中学生都能理解的数学命题,称为费马大定理。
许多数学家为此耗尽了毕生心血。200年过去了,人们仅仅对3次幂,4次幂,5次幂和7次幂这四种情形证明费马的断言是成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借助于计算机,数学家对500以内,然后在1000以内,再是10000以内的幂次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个范围提高到了25000,然后是400万以内。但这样永远到不了无穷,数学家希望寻求的是统一的、完整的严密证明。
这样统一、完整的严密证明最终是由安德鲁•怀尔斯经过七、八年时间的努力得以完成。1986年夏,安德鲁•怀尔斯听说肯•里贝特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测蕴涵费马大定理,便开始专心致志来证明谷山-志村猜测。
尔斯于1953年出生在英国,1974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之后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研究的题目为椭圆曲线的Iwasawa理论。1980年他来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86年开始,怀尔斯为专心研究,放弃了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直接关系的工作,只要有可能就回到家里工作,完全独立和保密地在自己书房里思考问题。期间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在证明费马大定理。他说: 我意识到与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任何事情都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你确实不可能很多年都使自己精力集中,除非你的专心不被他人分散,而这一点会因旁观者太多而做不到。
1993年6月,怀尔斯在英国剑桥大学新成立的牛顿研究所做了一系列学术报告。在最后一次演讲结束时,他完成了谷山-志村猜测的证明。听众报以热烈掌声并以最快速度把这一消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同事。《纽约时报》也在头版报道了费马大定理被证明的消息。
随后怀尔斯长达200页的手稿交由六位同行审阅,许多毛病被发现并迅速得以修正,然而其中一个缺陷却不容易修补,通过与泰勒8个多月的合作,1994年9月怀尔斯终于完成了全部证明。
费马大定理最终得以证明,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曲凯歌。怀尔斯因此获得菲尔茨奖特别奖和沃尔夫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