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的“淘气”人生
|
日期:2005年6月9日 访问:3327 |
|
1962年的一天,一个男孩诞生在温江地区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叫李兮,有四个兄弟姐妹,从小就是大人眼中的淘气包、惹事精,初三之前,没有人看出李兮的“状元相”。
1980年,李兮以温江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这让周围邻里大跌眼镜。随后,他与众多状元在北大中文系相会,展开人生中最得意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中,他一时冲动,参与打群架,多少留下了点遗憾;现在,他已为人父。
李兮,这位昔日的北大才子,终究回归平凡人的生活,感悟着不可能尽善尽美的人生。
高考前老师严防死守
1975年,李兮进入省重点中学??新津一中学习。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这个男孩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淘气透了、贪玩极了!
高考前,对待李兮这个特殊人物,老师们采取了统一的“严防死守”。不过,他们警惕的不是李兮,因为这小孩学习方面太自律、一贯考第一,根本不需要操心。老师们“防”的是别的学生被这个缺乏紧张感的文科第一名带去玩,把成绩玩垮了。
其实,李兮在上课45分钟内,比谁都精力集中。他认为,一定要在上课时把问题听懂、搞懂,放学后该玩就玩、该看课外书就看课外书。那时,他不但读完了《水浒传》等中国名著,还读了《安娜?卡列尼娜》等不少俄国名著。
李兮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考生。当时高中教育只有两年,还有个特例,就是可以提前一年高考。1979年,李兮读高一时,校长找到他这个好成绩的学生做工作,让他提前一年高考;后来,老师又纷纷动员他选择“数理化”、外语……李兮都拒绝了,因为他只有一门心思,考进北京大学。
“当年的高考和现在的区别大了,那时候,哪有什么轰动的‘第一名’概念,哪有企业赞助啊。”李兮说,高考、上大学、分配工作??那时,人的一生都会在高考时决定和铺就。
高考志愿只填“北大”
考完试离开考场时,李兮已经估摸出自己的成绩了。
“没什么特别的感受,考完后就放心地回家,找朋友玩去了。”时隔20多年,李兮已经记不得当时的具体成绩了,只记得自己超过了400分。当时,北大在川招生39名,全省正好有40人上了400分。那一年的作文题目是以达芬奇画蛋来写一篇议论文,满分40,李兮得了39分。
那年也很特别,是先公布高考分数,再填志愿。放了榜,李兮一个人高高兴兴地跑去填志愿,完全不在意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的填法,硬是在志愿栏里填了三个“北京大学”。此后,他轻轻松松地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后来,家人才知道,整个温江地区只有他考上了北京大学。
当时,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文科状元、考上北大的竟是李兮这个淘气包。“是不是真的哦……”第二天,李兮一上街,就发现不少人都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他。
北大求学打群架
1980年,李兮跨进了北京大学,这一步对他人生影响至深。到了北大,他才知道,文学专业竟然聚集了来自各省市的16个状元。
李兮这样回忆他的大学生涯,“第一堂课,老师就会说‘不需要每堂课都来听,但是这些书是必须看的’。”“课讲得好的老师会赢得无数学生的敬仰,一般的老师可能会‘门可罗雀’。”“走在学校的一条小道上,前面走着位普普通通的小老头,怎么会想到,居然是朱光潜、王力这样的文学大家。”……
学习环境的宽松和自由,最终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自由、追求完美。即使是从北大毕业回到成都、即使是在此后的很多年,北大依然留存在李兮的心灵最深处。
1983年,也许是再一次改写李兮命运的一年。
一天,一个来自重庆的同学到食堂吃饭,与低年级法律系的学生抢座位。两个人谁都不服谁,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在同乡会上,这事被再次提起。当时,学校里来自四川的同学特别抱堆。这么一闹,一伙四川年轻人就决定去找法律系的学生讨说法。一场群架,拳脚相加,不但打伤了法律系的同学,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两个原本前途光明的四川学子被北大勒令退学,包括李兮在内的五个学生被留校察看。
“年轻人很单纯,很容易意气用事。”回忆起这件事,李兮很有感触:“讲义气是四川的传统,但‘袍哥’意识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思想,理性更值得张扬!”
要求太多导致婚姻结束
1984年,李兮毕业后,分配到了四川省作家协会,开始接触四川文学界的名人。就在他写写文章、制作《作家文汇》这样的内部刊物时,他的爱情降临了。那是一位漂亮、温柔的成都女孩,他们的相遇就注定了两人的结合。李兮23岁时,两人结婚了。
刚开始的几年,李兮的婚姻是甜蜜和幸福的。但,这样一段婚姻在10年后结束了。谈到这个话题时,李兮显得有点难过,不愿触及。他有些犹豫地说:“我的毛病是不现实、太罗曼蒂克、个性太强、追求完美……”他认为,自己在这段爱情生活中要求得太多,导致了婚姻的结束。
“我们那一代人,受到很大的思想冲击。特别是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西方批判主义思想扑面而来,冲击着过去接受的正统思想教育。什么是重要的?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下,很多人感到迷惘,人的价值观、恋爱观、家庭观都在波动……”离婚后,李兮照旧关心自己的儿子,希望他在高考时能取得好成绩。
“高考的好成绩不能决定一切,但能让你拥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上升的平台。所以,我不赞同‘上不上大学没关系、赚钱就好’这种看法,现在,没文化肯定无法发财,有文化的人才能掌握机会。”
“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上北大,那里给了我崇高的精神,我为此而骄傲……”回忆往昔,李兮感叹道。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张立采写
明?日?预?告
我的生活与状元无关
垂青理科,梦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却鬼使神差成了文科状元;心不甘情不愿地进了川大历史系,一读就是7年,最终他又毫不犹豫地投身媒体事业。在本报任编委的诸葛丹的一路“意外”频生。
“当年的状元光环并没对我的生活有任何的影响,我只是和绝大多数普通的成都工薪阶层一样,有着普通的生活并承受着并不普通的压力。”
敬请关注明日人物??1981年雅安地区文科状元诸葛丹。(记者张庆台)
状?元?制?胜?锦?囊
认真对待课堂45分钟
李兮的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全神贯注地对待课堂45分钟。
这45分钟太关键了!一个闪神都可能让人“没听懂”,使自己不得不在下课后花成倍的时间来补课。一旦这样,就麻烦了,因为自己就没有可以自由控制和玩乐的时间了。死记硬背固然是一种手段,但从来不是聪明人的首选。试试看,搞懂的事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根本不需要刻意地“背”。
此外,现在的孩子不但身负繁重课业,还会受到太多的诱惑:网络、游戏……甚至抽不出时间好好读一下课外书。父母也不见得推崇“让孩子养成多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其实,多看课外书是有好处的,不仅仅是简单地丰富知识,还可能让孩子总结出不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孩子的学习。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都是值得推荐的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