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讲斯诺成爱泼斯坦遗愿
|
日期:2005年6月7日 访问:2704 |
|
北大讲斯诺成爱泼斯坦遗愿
你做了真诚的,竭尽一切的努力,你的大笔为我们赢得了对我们的工作以及对人民事业的援助和理解。(宋庆龄)
5月26日上午11时,国际著名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6月3日,数千人参加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很多人在现场泣不成声,一位老人含着热泪对记者说:“爱泼斯坦,是内地的最后一位国际主义战士。”
写作、接待来访…… 他太累了。
“他的死,对我来说很突然。”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委员张小鼎悲痛地说。他介绍,今年7月19日,正是他的战友、国际著名记者斯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他正积极筹备参加,还想在北京大学做一场演讲,“大家都期待着他的演讲。”
爱泼斯坦和斯诺关系非同一般。他比斯诺小四岁,在1933年相识,后来成为他主办的《民主》刊物的编委和撰稿人,还受其委托掩护过爱国学生和共产党的高级干部。1985年,在内蒙古举行的纪念斯诺诞辰80周年研讨会上,张小鼎第一次见到了爱泼斯坦,“他当时兴致很高,热情地说了很多话。”
”(记者 张守刚)
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简介
爱泼斯坦又名艾培,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华沙,1917年随父母来到中国,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5月26日上午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曾任《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社总编辑,全国政协六届至十届常委,还曾担任过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著名记者、作家,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状况》、《西藏的转变》等许多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闻报道和专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