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是我坚强的后盾
|
日期:2005年5月13日 访问:2578 |
|
潘文石:北京大学是我坚强的后盾
雷动的掌声,内心的翻腾,甚至感动的泪水。5月11日晚,北大人与“熊猫爸爸”潘文石教授相聚一堂,倾听这位常年奔波在野外的老一辈北大人,激情述说物种顽强生存的故事,共同思索关于生命的奔流。
“熊猫爸爸”的一亮相带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微胖,含笑,憨态可掬,尤其抓人眼球的是那件精心设计的熊猫·北大文化衫,寄寓着潘教授与熊猫、与北大说不尽道不明的丝丝缕缕。潘教授说,这是他女儿为了讲座特意赶制的,仅此一件。
“尽管遭遇无数坎坷,可有北京大学这一坚强的后盾,我怎会放弃呢”
在讲座中,潘教授多次透露出作为一个北大人的无比自豪。“如果说这一生有过无数错误选择,考上北大,教育使我成为一个生命有价值的人,这是我唯一认为没有错的。”
在当年“竹子开花将导致大熊猫灭绝”的论调下,他历数自己作为年轻的毕业生,人微言轻,高声呐喊无人搭理的种种艰难。科学的责任心使他站出来坚持说真话,勇敢地发出另一种声音,并深入荒山野林进行科学考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潘教授说自己一没钱二没权,只有一张嘴巴,而说真话又是有风险的,他甚至给领导留话,“万一有一天我被关起来,请以北大的名义把我保出来。”
1985年,他遭受一次心灵上的大打击,他的一个研究生因夜里迷路而牺牲。一方面承受着失去爱徒的痛苦,一方面还要背负着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当有人不分青红皂白指责他为“杀人犯”时,他感到了心碎。学校对该事件作了处理,潘教授感谢北大依然能让他的研究得以继续。
潘教授结合自己科考间与当地政府打交道的经历,笑论“北大人死硬的毛病”。他教育大家:不仅要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还要知道如何做事,这样生命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能被聘为山鹰社的顾问,这是一个荣誉”
讲座结束后,山鹰社社长刘波给潘教授颁发长期顾问聘任书,潘教授欣然接受。这位老一辈登山家细数了自己与山鹰社的渊源。
20岁时,潘教授参加了珠穆朗玛峰探险队,使自己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每当遇到困难,潘教授这样鼓励自己,“珠穆朗玛峰都经历过了,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而在潘教授优秀的野外工作队伍中,更有不少学生都曾经是山鹰社的成员。他不无骄傲的谈起朱小健,王大军……他们都是他得利的助手。
常年野外工作让潘教授对山、对大自然有了一种亲近感,对于山鹰这样一个亲近自然的学生社团,潘教授在其成立之初便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并且十分关心其发展。山鹰社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社里一直给潘教授寄他们的社刊《山友》。
“我支持政府向台湾赠送大熊猫”
5月3日,我国政府表态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在同学提问中,潘教授明确表示支持。对于台湾是否具有饲养大熊猫的条件,潘教授予以肯定。他认为动物园里照顾条件一般的大熊猫到了台湾会得到更周全的照看,同时大熊猫作为和平团结和国运昌盛的象征,也许会对两岸和平做出大贡献。
“熊猫·政治·人,这是很微妙的关系,必须做细致。”潘教授乐呵呵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