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查询
首页 >> 【北大学位英语官方网站】北京地区成人三级英语网论坛 >> 〓扩充话题区〓 >> ∞读者文摘∞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讨论区 精华区 上篇 刷新 平板 下篇


 帖子主题: 守正创新的哲学大师 ——纪念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
 
美女,离线

ABC 



职务:总版主
级别:法老
魅力:7
积分:8914
经验:1113986
文章:7751
注册:04-08-13 16:45
发表: 2022-03-06 13:25:06 人气:286

第一步,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起点上,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过程中,他一方面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人道主义化,另一方面更力主深入发掘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底蕴,驳斥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人学空场”的错误观点;1983年初,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上,黄枬森在大会最后一天,作了影响重大的学术讲演《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有一种误解,说这篇讲话是为了批判周扬而遵命写成的仓促之作。实际上绝非如此,这是自1980年以来,他与北大学者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初步总结之作,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之作。1983年,在时任北大哲学系主任的黄枬森倡导下,北京大学还以“马克思主义与人”为主题,举行了为期3天、颇有影响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会后连续出版了两部论文集:《马克思主义与人》(1983);《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研究》(1984)。
第二步,1990年,主编国内外第一部《人学辞典》。黄枬森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个独特的学术观点: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简单化地归结为人学或抽象人道主义;而同时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适应新时代、新体制的需要,独立开创一门新的人学,其特点是对人做综合性、整体性的跨学科研究。从1988年到1990年,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由黄枬森、夏甄陶.陈志尚主编的《人学辞典》终于问世,表明人学创立的最初尝试。在黄先生带领下,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要学术单位的几十位人学研究者,汇聚了20世纪80年代最初10年的中国人学研究成果,也尽可能吸收了当代国际上人学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辞典共分“人学总论——人的起源、发展、未来——人体结构与机能——人与自然——人学历史”等11个方而,近1500个辞条,篇幅近100万字。作为初创之作,尽管在许多方面还有不成熟之处,毕竟这是古今中外第一部人学辞典。
第三步,1999年黄枬森发表专题论文集《人学足迹》。该书以创立人学为思想主旨,共分七个专题:人学研究的对象和人学的科学体系——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规律——人的活动的主体性——人权——人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全书汇聚了26篇论文,共22万字,平均每个专题有三四篇论文,3万多字。正如黄枬森教授在“后记”中写的:“在阅读了这本书的清样之后,我惊奇地发现,这些文章经过责任编辑白竹林同志的辛勤编辑工作之后,其间的逻辑联系更清楚了,使它俨然成了一本系统阐述当代人学问题的专著,这是我原本没有想到的。”
第四步,在21世纪起点上,人学创立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人学体系的初步建构,二是人学学会正式成立,而这两件事的主要推动者、倡导者都是黄枬森教授。
人学理论体系初创的重要标志是,2005年出版黄枬森主编的人学研究的系列性专著三部曲:第一部是由陈志尚为主完成的《人学原理概论》——第二部是由赵敦华为主完成的《西方人学思想史》——第三部是由李中华等人为主完成的《中国人学思想史》。该书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之中,为建立人学理论体系,勾画出一幅粗线条的草图。当然,距离创立真正富有内容与新意的人学体系,可能还要走相当长的路。
人学初创的另一个标志是,中国人学学会的筹建得到批准,正式成立。走到这一步,也经过黄枬森等诸多同志的共同努力。在20世纪80年代人学研究的基础上,1991年率先成立了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年届古稀的黄枬森首任主任。90年代中期,已经初步草创中国人学学会,黄枬森教授又首任会长。经过10来年艰苦努力,中国人学学会正式成立,黄先生由于已是八十高龄,不再担任任何主要领导职务,但大家公认,他是中国人学研究与人学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与主要奠基者。
上述六个学术创新不是孤立并列的,自始至终贯穿了一个思想主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现代化。正是“守正创新”这样一条思想红线,使上述六点创新,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新世纪起点上,最后十来年,晚年黄枬森教授学术创新的胆子更大了,步伐更大了,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德典范
黄枬森教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而且是一个有独特建树、桃李遍天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家。他在这方面的最大建树,是身体力行的高尚师德,这乃是支撑他学术创新生命常青的主要根基。
其实说起来,对黄枬森教授的学术观点,有许多人是有不同观点的,包括他的一些学生,有时也有所保留;然而,说到黄先生的师德,却几乎是众口一词、普遍认同、高度评价的。黄枬森教授的高尚师德,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四条:
第一,严谨治学,宽厚待人。
黄先生讲究做学问,很严谨。他以学术为第一生命,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做学问,一丝一毫不马虎。他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学生有严谨学风。他支持基础扎实的理论创新,但反对为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术发展,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可谓教书育人,严格要求。
他以教师的一片爱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常常表现出慈父般的宽厚仁慈:有的学生研究领域超出他的范围,他能宽容;有的学生出现了过失,他能宽容;有的学生发表了不同于他的学术观点,他能宽容;有的学生甚至言辞激烈,有些失礼,他也能宽容。
因而,和黄先生在一起的学生,从未感到压抑不快,真是如得春雨,如沐春风,师生和谐,其乐融融。
第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他做起学问来,永不自满,可谓终身学习的楷模。50岁的时候,他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新学科;60岁的时候,他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研究新领域;70岁的时候,他开创人学研究;80岁的时候,他又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新探索。晚年黄先生虽年已九十高龄,但不仅相貌看起来年轻得多,而且学术思想之树常青。
他对他人,是“诲人不倦”。无论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他都采取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他也常常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足,但他采取的方式,却使人感到毫无居高临下的批评之意,仿佛是亲朋好友的规劝之言。
九十高龄的黄先生,有时候就像一个返老还童的小学生:在他自己发言的时候,往往事先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认真写好发言稿,一五一十、郑重其事地谈出自己的学术观点、真实想法;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管是老学者还是年轻人,他都认真倾听,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第三,治学做人,一以贯之。
黄先生教人以成人之道,做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他不仅教学生以治学之道,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以做人之道。做人——做事——做学问,在他这里,是三位一体,不可割裂的。
“朴实无华,文如其人”,用这两句话来形容黄枬森风格与精神,或许是再恰当不过了。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黄先生一以贯之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实”字。他以自己的言行,教给学生: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学问,实事求是做事情。
第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黄先生自强不息,勤勉治学,不求出人头地,不求虚名盖世。淡泊名利,虚心治学,这是他的显著风格。也正是由于这一条,使他不仅自己不断取得学术创新成果,而且带领别人,支持别人不断取得学术创新成果,他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是一位真正杰出的好老师。黄先生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受到众多学生的衷心爱戴,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党风、社会风气的改善,树起了一面镜子,在他身边的许多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
(四)北大传统开新篇——从李大钊、冯定到黄枬森
201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喜人形势下,我们欣喜地读到了由九十高龄的黄枬森教授带头、北大学者为主要作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性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黄枬森领衔的这套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出版,是中国学术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是对北大传统的继承发展。
自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这90年间,如果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法兰克福学派的话,那么,在世界东方、古都北京,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面镜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九十年的学术中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北大学派,三年三十年,三位带头人:李大钊、冯定、黄枬森。
今天,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新起点,促使我们从这个新高度、新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在中国改革创新新阶段、新起点上,在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黄枬森教授主持下,推出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代表了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北大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也许可以说堪称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个重大成果。
这套新著对北大传统的继承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旗帜鲜明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对解放思想的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三十年,北京大学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不仅带头倡导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与民主,而且带头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五四以来第二个三十年(1949-1978),或许可以称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学术铺垫,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起用的北京大学冯定,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6年底、1957年初,为了特别加强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亲自提名冯定到北大哲学系任教,并作为这一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
冯定到北大哲学系后,又有两个关系全局、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创新:
一是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办系方针和哲学学科发展战略,针对苏联模式的“罢黜中西、独尊马列”的教条主义独断论,他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为主体,同时展开两翼——中外哲学史和自然辩证法,推动整个哲学的总体发展;
二是要求突破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体系,克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板块分割、机械割裂,力图把二者熔成一块整钢,构成有机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1959年,中央有关部门部署全国编写6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由冯定负责的“北大本”是其中之一,可惜只写出铅印稿,就在康生操纵下遭到夭折。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起点上,1979—1982年间,冯定同志重新出山,担任北大哲学系主任。1982年,冯定同志高风亮节,远见卓识,主动辞去北大哲学系主任职务,亲手把这命运攸关的思想接力棒交给了当时正届“六十耳顺”之年的黄枬森教授。
黄枬森教授带领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哲学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联合清华大学与其他兄弟单位学者,推出了大型系列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这一标志性成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更高地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科学方法论的旗帜。
第二,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哲学科学、基础理论层面扎实研究,勇于创新。
李大钊先生就是这样的学者,他还留下了一句箴言:对北京大学来说,唯有学术上的成果,才值得永久纪念。
当年毛泽东同志曾特别嘱托冯定同志,不要担任领导职务,要专心致力于哲学学术研究工作。后来冯定同志积多年研究成果,曾带领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队伍,试图突破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实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整体结构,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
黄枬森教授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3年从物理系转入哲学系,并从1951年开始,在北大讲授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他七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研究,力图根本超越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真正实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体系创新,并把人的解放、价值观念等时代课题,有机地熔入其中。
或许可以说,这套新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系统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第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关注时代精神、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新之道。
李大钊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开创了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与优良学风。
冯定同志弘扬了这种学风,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他当年曾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带头分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之后的两面性问题,纠正了流行一时的思想僵化的简单化倾向,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首肯与支持。
黄枬森教授领衔的这套新著,继承发展了这种学风。不仅黄枬森教授亲自主编的第一部上下两卷本体现了这种精神,还有王东主编的第二部《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专门探讨了当今时代与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主编的第三部《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从哲学高度系统深入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社会问题、价值观问题。赵敦华、孙熙国教授合作主编的《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则比较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重新发掘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源头活水的继承关系与超越关系。
从1943年入西南联大哲学系,到2013年遽归道山,黄枬森献身哲学,七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先后做出六大理论创新、哲学创新:
(一)开创列宁《哲学笔记》与辩证法研究的中国学派;
(二)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新学科;
(三)首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论;
(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
(五)首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六)开创人学的新奠基。
今天,我们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创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又迎来了值得纪念的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
“仙人执玉尺,量君多少才”。
综观中国与世界科学发展的大历史,我们今天应当为先生补充上三点新评价:
黄枬森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当代中国哲学家;
黄枬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北大学派的继承发展者;
黄枬森是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造就的新一代学术大师、哲学大师!
王东教授追记:这篇文章的底稿,是2012年受黄枬森先生本人生前最后委托,我为科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一书,撰写的《黄枬森传略》。在纪念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我又找出这篇旧作,抚今追昔,如晤故人,略加修改补充,算是我们后来人为黄先生在天之灵献上的一瓣心香吧!

相关帖子
守正创新的哲学大师 ——纪念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 (ABC,1030,2022-03-06 13:24:38)
    第一步,20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新... (ABC,286,2022-03-06 13:25:06)



守正创新的哲学大师 ——纪念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你在此版发表的帖子需要等待管理员审核才能正常显示.
*用户名
没有注册的点击这里注册新用户
密码
*帖子名称
最长255字
发帖表情
插入UBB标签

内容(最大16K) 高级模式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按Ctrl+Enter快速提交


插入UBB表情,时间   T 长度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