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查询
首页 >> 【北大学位英语官方网站】北京地区成人三级英语网论坛 >> 〓扩充话题区〓 >> ∞读者文摘∞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回复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帖子主题: 应聘?应试?应征?应招
 
离线

我过了 



级别:论坛游侠
魅力:1
积分:31
经验:415
文章:26
注册:04-11-20 23:28
发表: 2005-01-12 13:52:36 人气:1563楼主

应聘?应试?应征?应招



应聘?应试?应征?应招


——“寻梦者”四次求职 体验北京职场十大“虚热” 阿良

零下七八摄氏度的气温也没有让到首都寻梦者止步。这些天,北京各大招聘求职现场人满为患。来自四川东北部的黎祖洪就是其中的一个。来京之前,他在一个半企业半事业性质的单位工作,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在当地都属顶尖。

“北上京城,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渴求,掏出自己的文凭、特长、阅历甚至心肝,希望谋求到一份具有挑战性、发展前景好、工资收入高的工作。”黎祖洪自称是一个“寻梦者”,他说,虽然招工招聘的广告启事铺天盖地,虽然职介中心信誓旦旦说当天缴费当天上岗,虽然隔三岔五的大型人才交流会办得热火朝天,但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空间还真不容易,在花哨的表象下,高不成低不就,进京两月,还窝在出租屋里吃老本。

在这两个月里,“寻梦者”黎祖洪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工作,从最初心高气傲的应聘到后来迫于无奈的“应招”,北京职场里的“虚热”,一不留神在他的求职遭遇中集了大成。在给本网打来多次热线电话之后,记者约见了黎先生,聆听了他的求职故事。

应聘采编

刚下火车,叫了一辆出租车,直抵职介中心。到那儿,我就忙不迭地翻出学历证明、作品集子,喋喋不休地讲述人生经历、特长嗜好,职介所大姐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说:“缴150元服务费,马上安排。”直截了当的一句,让我乖乖掏腰包。

“一家公司要副总,可学历要求本科以上;这儿需要总助,也不成,户口必须是本市的;饭店婚庆主持人,身高、形象、语言都没问题,只不过是兼职的;哦,这家报社招采编,挺适合你的,大专学历,相关专业,发表过文章……”

按照大姐指的路线坐车转车,来到丰台西局一筒子楼,一间屋三张桌五条凳,就是该报的专刊部。前前后后十多天,才弄清楚:这里主管的一男一女,非报社正式员工,他们向报社缴纳保证金,报社给他们工作证、采访证、介绍信和最低版面费,让他们联系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以人物采访、企业特写、产品介绍等方式为之塑形象、立品牌,就是人们常说的“软广告”。每月600元的出租屋是他们的根据地,租用房东电话联系认刊单位,价钱谈妥,便前去采访,所谓采访,也就是去找些计划总结,拼凑捏拿在一起;他们在这里招兵买马,不给底薪,视其业绩给15%至25%的提成。

这些天里,男女主管亲自操刀为我等做示范。一天,男主管打了数十个电话也没找着一个认刊的主,气得不行,跟我说:“北京这地方媒体太多太集中,价格低,也拼得凶,不如转向其他省市,利用咱报社的名气和权威,肯定做得很火。”

【虚热现象之一】职介中心乱拍胸脯。把报纸上、过街天桥上、电线杆子上抄来的招聘广告归结在一堆,就是职介中心在广告里说的“成百上千个职位”;交了服务费,N个职位随你挑,“想干什么工作都有”;先就高,再就低,自己找自己跑,面包总是会有的,因此,“为你找到合适工作”的承诺总是有效。

【虚热现象之二】实际工作大相径庭。现在很多媒体实行采访编辑合一,简称采编,到了某些媒体那里,采编既不会采又不会编,只会拉广告,“软广告”使采编蒙羞,也让媒体堕落。此外,销售经理=推销员、业务主管=仓库保管员等等,更是屡见不鲜。

【虚热现象之三】北京户口仍是门槛。北京市人事局早就发出通知,招聘无须限制北京户口。但很多招聘启事和一些单位仍然把北京户口作为一个必要条件,让人望而却步。

应试文秘

在采编的磨合期里,我又悄悄报名,应聘一家知名茶饮料生产企业的文秘,招聘启事上注明月薪不封顶。接到通知,我提前赶到另一个城市,在宾馆住下,准备参加次日8时的面试。自信让我不吝惜投资。

笔试之前,企业副总介绍了企业发展壮大历程,展望了企业无比美好的前景,特别说到,为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一分子,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每人须缴纳股金,省级经理10万元、地市级经理5万元、一般职位1万元,年分红率18%。之后,服务员又搬来电视,播放企业录制的专题片,主要介绍了几种新产品。我们以为笔试会有此类问题,非常用心地听、看、记,可拿到试题一看,一点儿不沾,这才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聘者作一次强制宣传。

笔试无非就是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之类的老生常谈——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到面试时,我才感受到自己的精心准备多么不受重视:小传中把自己的性格、经历等说得清清楚楚;作品剪辑和各种调研材料已经证实了本人的文笔;善谈吐、好社交、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长处也用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进行了表达……可面试我的那二位仍拿着面试题单照本宣科,白费我许多心血与口舌。

最后接触到实质问题,他们反复问我并让我考虑,假如工资标准低于我的最低要求——月薪2000元,还干不干?我异常坚决地回答:“不可以!”

【虚热现象之四】招聘会变成推广会。一些企业哪怕是只招那么一两个人,也要大张旗鼓地吆喝,许以高额薪酬,“要将人才一网打尽”。其实,结果就像黎先生的遭遇一样,企业不过是“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聘者作一次强制宣传”。

【虚热现象之五】不招人才而招钱财。给人感觉好像是在“买职位买工作”,资本雄厚的可以做省级经理、地市级经理,没钱的只能做一般职员,个人德才品行倒成了次要的。企业是在招人才还是在招钱财?

【虚热现象之六】承诺高薪兑现低薪。“高薪诚聘”是招聘广告中用得最多也是最具诱惑力的一句广告词,可是,等应聘者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接触到实质问题——劳动待遇时,企业就玩起了游戏:工资低于期望薪金干不干?多点儿耐心,工资是一步步升起来的嘛……


 

离线

aa-aa 



级别:新手上路
积分:8
经验:136
文章:8
注册:05-12-01 10:37
发表: 2005-12-01 10:45:302

是经济社会把人的求财意识搞乱?还是的人求财意识把经济社会搞乱?


 9 7 1 8 : 此主题共有2帖 此页2帖 每页8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16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