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絮池塘淡风 | 

 级别:大侠 积分:103 经验:1087 文章:90 注册:05-06-25 23:02
|
|
 |
发表: 2005-11-09 23:45:55 人气:1016    | 楼主 |
梦里欧洲(北大未名站)
tsinro (流花低雾霭), 信区: Feeling
标 题: 梦里欧洲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11月08日22:51:40 星期二), 转信
一、巴金的《海行杂记》
很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了巴金的《海行杂记》。 那天我去图书馆寻找骈体文来看,找到了《中国骈文选》。它的序言里论述骈文中的
对仗手法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列举了何其芳的《画梦录》、鲁迅的《野草》等。我又去
寻找这几本集子。而《画梦录》的旁边,就是《海行杂记》,署着巴金的名字——又想起
前不久刚过世的文学巨匠巴老,便顺手把它拿了下来。 看了两个小时的骈文,有点倦了,就换了《海行杂记》来看,哪知这一看便不愿释手
了,竟忘了此行的目的。先是翻了翻目录,看到“香港”“安南”“新加坡”“印度洋”
“红海”“地中海”等字样,以及最后一篇《巴黎》,才知道这原来是巴金赴欧洲求学途
中的日记。诚如编者所言,这个集子是巴老早年的作品,并非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散文,
然而“欧洲”两个字,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虽非巴老力作,但集子里依然有不少篇章堪称典范,比如《繁星》《海上的日出》
《海上生明月》和《两封信》,最后的《巴黎》也很好。但我真正想了解的,只是行程,
赴欧洲的行程:起点是上海,终点是巴黎,中间的驿站有香港、西贡、新加坡、哥伦波
(哥伦坡)、吉卜帝(吉布提)、波塞和马赛,客船行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
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与马赛结束了34天的航程,然
后乘火车赶赴巴黎。 那年,巴金22岁;那年,“巴金”这个名字尚未诞生。22岁的巴金,离开了这片多灾
多难的土地,去古老大陆的另一端寻找新的人生路和救国路。而22岁的我呢?借用朱自清
的话说,“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然而,“欧洲”,却总是在梦里萦绕。 欧洲? 欧洲……
二、嫣儿的巴黎 巴黎,在巴金看来,终究只是一个异国城市,它所给予他的,只是知识和孤独。所以
,他始终是以一个异乡人的眼光冷冷地看待巴黎,“巴黎的秘密也不是我一个短期的旅客
所能够了解的。”甚至还给它涂上一层薄薄的灰色。 但是,对嫣儿来说,巴黎却是另外一种景色。 嫣儿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然而她又何尝不是呢? 用幸福囚禁自己,然后慢慢地被吞噬。 “那个圣诞之夜,他打来电话,在巴黎的街上,请求街上的行人对着电话说‘圣诞快
乐’,于是,电话里传来好多种语言,夹杂着风声……” 闭上眼睛,分明看到,巴黎的圣诞夜,大雪纷飞,一个男孩儿走在街上,对着电话兴
奋地说着话,身旁的行人和车辆匆匆走过,如漫天的雪花,消失在淡淡的昏黄的灯光里;
而男孩儿也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个跳动的背影…… 嫣儿是幸福的。她的幸福很大,不知道巴黎能否承载得住。
三、奥地利
嫣儿向往法国的巴黎,我则喜欢奥地利。 水儿的童年是在奥地利维也纳度过的。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上的皑皑积雪,多瑙河里
的粼粼波光,广袤的欧洲平原上处处芳草茵茵绿树成林,维也纳金色大厅,施特劳斯的小
金人,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在我的想象中,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 我想,她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然而事实并不全是我想象的那样。 “那个时候的我似乎总是会对着这个美丽而陌生的城市发呆——因为无法跟别人准确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宁愿当一个沉默的人。有时甚至会觉得那些古老而又同样沉默的
建筑能理解我的茫然。除此之外,放学以后去市立公园安安静静地看别的闲人喂鸽子,也
成了我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 一个孩童,独自生活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和无助…… 后来,他们举家迁往维也纳,她的记忆中的幸福也就多了起来。 “将来我想要个男孩儿。” “如果是女孩儿呢?” “那就再要一个。” “如果还是女孩儿呢?” “那就再要。” “如果还是呢?那就再要第四个?” “不要了。三个和我一样聪明的女孩儿,足够了。” “但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允许……” “那就把她们带到奥地利。” “可是,我在北京啊……” “那你下班后飞到奥地利。” “啊……” “哼,让你一个月飞过来几次看看女儿都算过分吗?” “不算不算……” 就这样,奥地利成了我的天堂。她轻而易举地就把“奥地利”这几个字深深地刻在了
我的心上,即便是后来她决绝的转身离去,也未能将它擦去。
欧洲离我有多远?我不知道。或许,就像梦一样的遥远吧。 或许,也像梦一样的近。 11月8日 晚
|
|  |
 人生是一片云,朝也彩霞,晚也彩霞;人生是一阵风,吹皱一池春水,扬起漫天飞絮! |
|
|